兩岸|Observe

在歷史紀念面前撒謊,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lián)合國成立80周年,以及臺灣光復80周年,今天(7月7日)更是“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這些歷史節(jié)點不僅銘刻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捍衛(wèi)國家尊嚴的集體記憶,也證實了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日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賴清德高調推出所謂“團結十講”,這是他為民進黨撈取“大罷免”政治利益拋出的、凝聚其基本盤、催票固票的爛招數。為了選票,賴清德篡改史實、邏輯錯亂,避談抗戰(zhàn)、抹去光復、掏空一中原則,妄圖以“臺獨”話術重塑島內民眾歷史認知。賴清德的講話刻意回避中華民族苦難與奮斗的共同歷史,刻意回避臺灣光復和一個中國原則,將所謂“憲政”“民主”當作遮羞布,妄圖為其“去中國化”“臺獨”分裂行徑披上制度外衣。這種做法,不只是政治操弄,更是對中華民族情感與歷史正義的徹底背叛。

 

在歷史紀念面前撒謊,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_fororder_捕獲.JPG

 

抗戰(zhàn)勝利是中華民族洗雪恥辱的標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響起的第一聲槍響,標志著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在那場浩劫中,無數中華兒女流血犧牲,包括來自臺灣的抗日志士,共同譜寫了民族奮起的史詩。臺灣同胞的抗日斗爭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七七事變”銘刻國殤,賴清德卻妄想讓臺灣民眾與中華民族整體記憶脫鉤。在賴清德的所謂“團結十講”中,聽不到一句關于臺灣人民抗戰(zhàn)貢獻的正面表述。他完全回避“臺灣抗戰(zhàn)”“島內抗日”的史實,甚至在講到所謂“憲政”沿革時,刻意避談臺灣戰(zhàn)后地位來源、聯(lián)合國戰(zhàn)后秩序安排,把臺灣描繪成沒有參與中國抗戰(zhàn)的歷史,制造所謂“臺灣與中國相互分離”的虛假敘事。這不是“團結”,而是認同切割式的洗腦。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今年正值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理應全民族共同紀念。賴清德卻將1949年后的所謂“憲政體制”稱為“白色恐怖”“戒嚴統(tǒng)治”,將中國人民保衛(wèi)國家統(tǒng)一、維持法治秩序的必要措施污名化,將戰(zhàn)后國家建設丑化為“政權壓迫”。這是對抗戰(zhàn)成果的蔑視,更是對光復正義的抹殺。

 

在歷史紀念面前撒謊,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_fororder_捕獲1.JPG

 

臺灣光復揭示了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臺灣光復日曾是島內正式紀念日,是臺灣與大陸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明證。賴清德卻故意遮蔽這段民族榮耀,不再提臺灣光復,而是大講所謂“臺灣自我主體性”、“臺灣由自己修憲”。他完全無視臺灣光復的法律基礎與國際合法性,這種否認歷史的手法,無異于再度將臺灣從國家記憶中剝離,是政治上對歷史的“謀殺”。

 

聯(lián)合國成立80周年對紀念一中原則及臺灣地位確定有重大意義。聯(lián)合國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聯(lián)合國的成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成果。1971年聯(lián)大通過第2758號決議,確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而賴清德卻歪曲國際法原則,攻擊聯(lián)合國體系,污蔑大陸“錯用2758號文”,妄圖制造“臺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輿論。他所謂“臺灣自我決定”的“憲政精神”,本質上是對聯(lián)合國體系的挑戰(zhàn),是赤裸裸的“法理臺獨”。賴清德妄圖以島內所謂“法律”構建取代國際秩序安排,打著島內“民主”的旗號搞“臺獨”,不得人心。

 

在歷史紀念面前撒謊,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_fororder_頭圖

 

民族的歷史不能斷,國家的命脈不能裂,統(tǒng)一的大勢不可逆。中華民族的歷史不能被隨意切割,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勝利不能被隨意淡化,臺灣光復的正義不能被賴清德等人任意否認。賴清德的所謂“團結十講”只是借話語之殼,行“臺獨”分裂之實。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民心的歸屬。今年這一系列重大歷史紀念提醒我們,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賴清德如何粉飾其“臺獨”分裂言行,其所謂“團結十講”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注定成為歷史的笑柄,遭世人唾棄。(作者:北京聯(lián)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臺灣研究院教授 朱松嶺)

“七七事變”88周年 香港青年代表吁傳承抗戰(zhàn)精神、鑄牢愛國信念

2025-07-07

今天是“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多位香港青年代表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皆對那段民族蒙難、山河破碎的歷史銘記于心。他們表示,愛國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當代香港青少年更應主動深入了解抗戰(zhàn)歷史、傳承抗戰(zhàn)精神,在推進國家安全教育的同時,更加堅定愛國信念,凝聚愛國愛港的廣泛共識,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中勇?lián)姑?/p>

 

“七七事變”88周年 香港青年代表吁傳承抗戰(zhàn)精神、鑄牢愛國信念

郭杰駿在北京出席全國青聯(lián)十四屆全委會時在人民大會堂留影。(受訪者供圖)

 

全國青聯(lián)委員、中環(huán)及半山分區(qū)委員會副主席郭杰駿表示,全民族抗戰(zhàn)展現(xiàn)出的團結和奮斗精神,對當代香港青少年培養(yǎng)家國情懷極為重要,通過學習抗戰(zhàn)歷史,香港青少年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與穩(wěn)定,認識到一個強大和統(tǒng)一的國家,才能帶來安全和機遇。

 

“七七事變”88周年 香港青年代表吁傳承抗戰(zhàn)精神、鑄牢愛國信念

陳志豪向香港青少年分享國家安全知識。(受訪者供圖)

 

“愛國情懷與報國之志,是鐫刻在全體中華兒女血脈中的文化基因,香港同胞亦不例外。”全國青聯(lián)委員、西貢區(qū)議員陳志豪指出,新時代香港青少年展現(xiàn)出的愛國熱情值得肯定,他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性也有著深刻認同。

 

全國青聯(lián)常委、培僑中學教師穆家駿呼吁當代香港青少年,主動了解香港同胞支援抗戰(zhàn)的歷史,不僅要傳承和弘揚抗戰(zhàn)精神,更應在新時代新征程、香港由亂及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進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七七事變”88周年 香港青年代表吁傳承抗戰(zhàn)精神、鑄牢愛國信念

穆家駿(左)與學生參加學校升國旗儀式。(受訪者供圖)

 

作為教育工作者,穆家駿表示,將持續(xù)挖掘香港本土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強化網絡教育陣地建設,通過創(chuàng)新形式將全民族抗戰(zhàn)歷史傳遞給廣大香港青少年。

 

“只有國家好,香港才會好,個人發(fā)展才更有保障。”郭杰駿希望,通過參觀內地抗戰(zhàn)遺址,與內地青少年的交流活動與社會實踐,香港青少年可更好地了解國家發(fā)展現(xiàn)狀,建立共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陳志豪亦建議,香港中小學可在抗戰(zhàn)紀念日等節(jié)點,組織學生參觀抗戰(zhàn)遺址,并增設反映香港與內地同胞共御外侮的歷史課程,進一步厚植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今年正值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周年。“分裂則衰,團結則興,國家安全的根基在于民族凝聚力。香港如今的繁榮穩(wěn)定,正是以愛國愛港的廣泛共識為基石鑄就的。”穆家駿說。

 

陳志豪進一步表示,香港在推進國家安全教育的同時,需同步深化民族歷史教育,讓年輕一代深刻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銘記和平來之不易。“喪權辱國的歷史教訓絕不能重演,守護國家尊嚴是每個中國人的使命。”

 

中新網北京電 李柏濤

展開全文

賴清德是徹頭徹尾的“戰(zhàn)爭販賣者”

2025-07-04

7月1日,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賴清德進行所謂“團結十講”第四講,大肆渲染所謂“大陸軍事威脅”,極力鼓吹所謂“為臺澎金馬而戰(zhàn)”,宣稱所謂“與民主國家站在一起”,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賴清德蓄意挑起兩岸對立對抗,罔顧臺灣同胞生命安全與福祉利益,悖逆了島內渴望兩岸和平的主流民意,再次印證其是不折不扣的“和平破壞者”、徹頭徹尾的“戰(zhàn)爭販賣者”、名副其實的“麻煩制造者”。

 

賴清德是徹頭徹尾的“戰(zhàn)爭販賣者”_fororder_十講5.JPG

 

賴清德渲染所謂“大陸軍事威脅”旨在掩蓋其施政無能、謀“獨”挑釁的本質。他在講話中大肆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不僅污蔑“中國對臺灣文攻武嚇”,而且造謠“中國要在西太平洋稱霸,改變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可以說是謊話連篇、賊喊捉賊。當前臺海和平穩(wěn)定受到嚴峻威脅,罪魁禍首是“臺獨”分裂勢力。若不是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兩岸溝通管道不會中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不會受到干擾,兩岸劍拔弩張、兵兇戰(zhàn)危的氛圍不會出現(xiàn)。賴清德之所以倒打一耙,目的就是要轉移島內社會對立日趨嚴重的矛盾焦點,掩蓋其施政無能、“謀獨”挑釁的本質,為其操作“大罷免”催票動員服務。

 

賴清德鼓吹所謂“為臺澎金馬而戰(zhàn)”旨在將無辜臺灣民眾綁上“臺獨”戰(zhàn)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澎、金、馬都是中國神圣領土,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只要不搞“臺獨”分裂,兩岸就可以共享和平、共謀發(fā)展。賴清德鼓吹“反共護臺”“為臺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zhàn)”,開出“提升臺軍待遇福利”“精進臺軍眷屬照顧”“軍人優(yōu)先登機、自動升艙、購物打折”等空頭支票,將臺軍描述為“第一線守護臺灣”的堡壘,引用所謂的“憲法條文”為其“防務合法性”背書,目的是向臺灣社會灌輸所謂“敵情意識”,并用糖衣炮彈對臺軍進行“政治收編”,以誘騙臺灣軍隊轉型為“臺獨”武裝,誘騙臺灣民眾成為為“臺獨”墊背陪葬的炮灰。有島內輿論指出,支持民進黨的“青鳥”“黑熊”平時喊打喊殺,鼓噪對立,現(xiàn)在臺軍兵源不足,這些人怎么不去參軍?臺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更直接點名賴清德及其手下官員,說這些權貴的子女都該回到臺灣,不要自己在臺灣搞“臺獨”,子女在海外求安逸。

 

賴清德宣稱所謂“與民主國家在一起”旨在拉攏外部勢力,為其撐腰打氣。其目的是“倚美謀獨”“倚外謀獨”,以所謂的“民主價值觀”拉攏外部勢力介入臺海。眾所周知,賴清德大幅提升防務預算,雖然討好了美國等外部干涉勢力,給特朗普政府繳納“保護費”,遞“投名狀”,但卻罔顧臺灣民眾的福祉利益,擠壓島內經濟社會民生支出,是在用臺灣民眾之物力討外部勢力之歡心。

 

賴清德是徹頭徹尾的“戰(zhàn)爭販賣者”_fororder_十講3.JPG

 

賴清德大談所謂“防務問題”,只會讓臺灣更加不安全。“臺獨”是臺海和平最大的威脅,是臺灣最大的災禍。“臺獨”一日不除,臺海就一天不得安寧。只有堅決反對、有力遏制“臺獨”分裂,臺海和平才能得到切實維護,臺灣百姓才能安心安居。(作者:楚英)

展開全文

傳習錄丨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

2025-07-07

 

“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88年前“七七事變”爆發(fā),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的序幕。重溫總書記的講話,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吾輩自強!

展開全文

賴清德捏造“臺獨分裂”史觀,挑戰(zhàn)人類文明正義

2025-07-02

2025年,在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即將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的歷史時刻,賴清德不是去紀念血灑疆場的抗戰(zhàn)先烈,銘記被侵略被奴役的慘痛歷史,警示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危險,反而走向與臺灣民眾意愿背道而馳的道路。賴清德上臺以來違背島內主流民意,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編造所謂“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企圖蠱惑島內民眾,誤導國際輿論。近日,更是啟動所謂“團結國家十講”,企圖運用歷史虛無主義手法,憑空編造所謂歷史“論述”,妄想用謊言和斷章取義為“臺獨”分裂制造根據,挑戰(zhàn)正義,挑戰(zhàn)文明,挑戰(zhàn)全體中華兒女!

 

賴清德捏造“臺獨分裂”史觀,挑戰(zhàn)人類文明正義_fororder_捕獲.JPG

 

賴清德妄圖切割中國臺灣地區(qū)歷史脈絡。賴清德在講話中居然稱“臺灣自古以來就有獨立生態(tài)系”,臺灣是“南島文化起源地”,這是典型的睜眼說瞎話!他刪去中國歷代政府管轄臺灣的事實。臺灣自古屬于中國的歷史經緯清晰、法理事實清楚。絕大多數臺灣同胞包括少數民族都是歷史上不同時期從大陸遷居過去的,大量史書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民開發(fā)臺灣的情景,最早可上溯到三國時期。宋元以后,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臺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清朝政府1684年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1885年改設臺灣為行省,是當時中國第二十個行省。臺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賴清德的講話歪曲二戰(zhàn)歷史,偷換概念、混淆是非,以“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蠱惑島內民眾、誤導國際輿論,偷渡其“臺獨”主張,試圖通過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激發(fā)所謂“臺獨”意識,妄圖將二戰(zhàn)反法西斯、反侵略的正義歷史與民進黨謀求分裂國家的邪惡勾當相提并論,來激發(fā)臺灣民眾“反中抗中”情緒。他重新定義“侵略”概念的內涵,公然挑戰(zhàn)人類文明基本的歷史正義和法理正義,賴清德在“講話”中強調所謂“面對來自外部的威脅與文攻武嚇,臺灣更需要團結一心”。賴清德的戰(zhàn)爭觀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符合現(xiàn)實世界,純屬主觀臆造、自欺欺人。賴清德刻意淡化中華民族抗戰(zhàn)歷史。賴清德上臺一年多來,對與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息息相關的重大抗戰(zhàn)紀念日都避而不談,這是對抗戰(zhàn)歷史的刻意遺忘,險惡用心不言自明。民進黨當局日前首次舉辦紀念二戰(zhàn)“歐洲勝利日”活動,歪曲二戰(zhàn)歷史,夾帶“臺獨”私貨,背叛民族,令人不齒。實際上,臺灣回歸中國正是二戰(zhàn)勝利成果和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賴清德在“講話”中罔顧《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條款》的歷史事實,重彈“臺灣地位未定論”老調。

 

賴清德捏造“臺獨分裂”史觀,挑戰(zhàn)人類文明正義_fororder_捕獲1.JPG

 

賴清德曲解二戰(zhàn)后秩序和法理,顛倒黑白、是非。賴清德在講話中歪曲聯(lián)合國第2758號決議,并稱“聯(lián)合國2758號決議文僅指處理聯(lián)合國席次代表問題,無涉臺灣”。進而把大陸反“臺獨”、促統(tǒng)一污蔑成所謂“破壞現(xiàn)狀”“侵略擴張”“改變戰(zhàn)后秩序”,為其所謂“臺獨”分裂、“反中抗中”找根據,這是顛倒二戰(zhàn)是非、否定戰(zhàn)后秩序、歪曲兩岸現(xiàn)實的行徑。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歷史,包括臺灣人民反抗日本長達50年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是賴清德無論如何歪曲、解構、重塑,都無法否定的歷史事實和法理正義。賴清德之流的歷史敘述,存在一系列致命的結構性矛盾。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認清賴清德當局冥頑不靈的“臺獨”本性,看透他們的虛偽面目,揭穿他們的拙劣伎倆,堅定做民族復興的同行者、兩岸和平的捍衛(wèi)者?。ㄗ髡撸簭B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鄭劍)

展開全文

日本教科書上消失的“盧溝橋事變”真相

2025-07-07

1937年7月7日深夜,侵華日軍借由一名士兵失蹤圍攻宛平城,由此制造了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并展開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勝利80年后,宛平城城墻上的彈坑依然清晰,但日本的教科書上這段真實的歷史,早已“消失”。

 

日本教科書上消失的“盧溝橋事變”真相

東京書籍出版的《新編 新社會 歷史》和令和書籍出版的《國史教科書(第7版)》(新華社記者陳澤安 攝)

 

“1937年7月,日中兩軍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fā)生武力沖突,日中戰(zhàn)爭爆發(fā)。”“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演習時遭到不明槍擊,8日拂曉,日軍攻擊國民革命軍的陣地,兩軍陷入交戰(zhàn)”……這是目前日本東京書籍出版的初中教材《新編 新社會 歷史》、令和書籍出版的《國史教科書(第7版)》中對盧溝橋事變的描述。

 

將日本的對華侵略描述成中日兩國平等的武力沖突,甚至顛倒黑白、污蔑中方率先對日開槍……日本教科書上的這些內容,不僅會讓學生們信以為真,成為其歷史認知的基礎,更會成為日本下一代看不到歷史真相的“遮眼罩”和“迷魂湯”。

 

在盧溝橋事變88周年、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尋找中日專家,探尋更多人證、物證,讓真實的歷史被世界看見。

 

蓄謀已久!侵華日軍“要策劃一個‘柳條湖一樣的事件’”

 

“盧溝橋事變是侵華日軍蓄意謀劃的。”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這一點,曾主導對華‘和平工作’的日本高級特務今井武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已經‘坦白’”。

 

在回憶錄中,今井寫道:“當時,在七七事變前,東京政界那些消息靈通的人士中流傳著一個小道消息:‘七夕晚上,在華北會發(fā)生一個和柳條湖一樣的事件’。”

 

所謂“柳條湖事件”,即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人修建的南滿鐵路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后炮轟東北軍北大營,悍然發(fā)動九一八事變。

 

“日本的‘七夕’就是公歷7月7日,”張生說,“所以這個日期是早就定下來的。”

 

日本教科書上消失的“盧溝橋事變”真相

2025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在館內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講述“七七事變”的發(fā)生始末。(新華社記者 孫蕾攝)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指出,有史料記載,1936年2月至6月,日本派到北平的中國駐屯軍由2003人增至5774人,短短4個月就增兵近兩倍,蓄意制造“盧溝橋事變”的野心可見一斑。

 

問題核心:是誰,在盧溝橋欺凌中國百姓?

 

東京書籍出版的歷史教材,不僅掩蓋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還不斷通過修改教材,來美化侵略行徑,歪曲歷史。記者對比今年和去年的歷史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新版教材把之前侵華日軍列隊通過盧溝橋的照片換成了《東京朝日新聞》1937年7月9日對盧溝橋事變報道的版面截圖。截圖上,赫然寫著“我軍反擊不法射擊”,這與日本右翼教材、令和出版社教材中所記載的內容一致,也與日本右翼洗腦機構——靖國神社游就館中污蔑中國“第一槍”的腔調完全一致。

 

對此,日本近現(xiàn)代史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副研究員石田隆至表示,日本這種將“中方挑釁在先”的意識寫入教材、植入青少年心中的做法是在美化侵略戰(zhàn)爭、是在讓日本侵華戰(zhàn)爭正當化。但是,只要簡單思考一下“日軍為何會駐扎在北京郊外”這一點就會明白,是日本在侵略,因為日軍出現(xiàn)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種挑釁。

 

羅存康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完全不需要在日本設置的所謂‘第一槍’的詭辯上與其糾纏,我們應該看清問題的本質,那就是,到底是誰侵略了中國?到底是誰在盧溝橋欺凌了中國人民?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

 

“盧溝橋事變是侵華日軍自導自演的事件。這一點,日本史學界通過客觀考證早已明確。盡管如此,日本右翼仍編造謊言,試圖將事件的責任推給中國軍隊。”日本歷史學家纐纈厚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前,這種捏造、歪曲、否定真實歷史的歷史修正主義依然籠罩著日本教育界和媒體界。這背后隱藏著的,是日本不愿承認侵略,不愿承認‘加害責任’的心態(tài)。”

 

中國戰(zhàn)地記者方大曾記錄真實的歷史

 

日本教科書上消失的“盧溝橋事變”真相

《良友畫報》(1937年7月號 總第130期)發(fā)表方大曾拍攝的盧溝橋事件組圖之一。(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羅存康表示,日本的歪曲報道不足以信,中方的客觀報道更值得關注?!洞蠊珗蟆窇?zhàn)地記者方大曾,曾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于7月10日早晨,獨自騎自行車來到盧溝橋,頂著炮火的危險,客觀記錄了戰(zhàn)役狀況,成為報道盧溝橋事變的第一人。

 

“二十九軍在這次抗敵戰(zhàn)斗中,其悲壯慘烈,實非筆墨所能形容。記得在日軍二次進攻的夜里,我軍有一排人守鐵橋,結果全部犧牲,亦未能退卻一步。”

 

“我感覺二十九軍的兵士每一個都很可愛,他們平均年齡都很小,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正充滿了天真活潑和英勇熱烈的心,又何況他們都受過鐵的訓練與強烈的民族意識的澆灌呢!”

 

……

 

方大曾在其撰寫的長達7000字的長篇戰(zhàn)地通訊報道《盧溝橋抗戰(zhàn)記》中,不僅客觀、真實地記錄了盧溝橋事變的發(fā)端、當時守軍的態(tài)度、敵方的動向、日軍侵略中國的殘暴,還刻畫了中國守軍英勇抗戰(zhàn)、決不退縮的情形。

 

7月23日,方大曾將這篇通訊配以照片寄出;8月1日,該文被《世界知識》雜志刊發(fā),被中外媒體廣泛采用。

 

盧溝橋事變親歷者——小樹林里躺滿了犧牲的戰(zhàn)士

 

日本教科書上消失的“盧溝橋事變”真相

這是“七七事變”親歷者鄭福來生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回憶自己居住的盧溝橋畔遭日軍槍炮襲擊現(xiàn)場情況的視頻截圖。(新華社北京分社 供圖)

 

盧溝橋事變親歷者鄭福來生前曾多次接受新華社采訪,并向記者講述當年日軍侵華的情形。“(事變)那年我不滿7歲。7月8號那天,天不亮槍炮聲就響了,把我驚醒了……我媽帶著我和妹妹一起逃難。路上經過我常去玩的一片小松樹林,當時駐守宛平縣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就在那里奮起抵抗。我看到,小樹林里躺滿了犧牲的戰(zhàn)士。”

 

羅存康告訴記者,為抗擊日軍的侵略,眾多駐守宛平城的戰(zhàn)士誓死捍衛(wèi),不幸犧牲。有一名多年后才被人所知的中共地下黨員。他就是第二十九軍駐守回龍廟的英雄排長沈忠明。羅存康告訴記者,據史料記載,沈忠明在193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英勇抗敵,以一個排的兵力抵御數十倍敵人的進攻,直到身負重傷,最后光榮犧牲。

 

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共中央發(fā)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吁: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誓死不做亡國奴!”面對日軍的侵略,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奮起抵抗。佟麟閣、趙登禹……一位位守衛(wèi)北平的中國將領,在抵抗日軍的侵略中相繼犧牲。

 

今天,在北京,依然可以看到用這些將領的名字命名的道路;那些無數中華兒女用鮮血染紅的歷史,不該也不能因為他國歷史教科書的刻意“美化”和“歪曲”而被消失,被遺忘。

 

銘記真實歷史,才能真正從中汲取教訓,才能真正做到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新華網記者郭丹、陳澤安、羅鑫 參與采寫:新華網岳瑞芳、東京分社李光正、北京分社孫蕾、江蘇分社蔣芳、夏鵬)

展開全文

賴清德“以武謀獨”必遭民意反噬(日月談)

2025-07-04

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一出,隨即被島內輿論斥作“亂臺十講”。賴清德無視島內批評反對聲浪,近日又拋出大談所謂“國防”的第四講,通篇炒作大陸“軍事威脅”、叫囂“全民防衛(wèi)”,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不惜將2300萬臺灣民眾綁上“臺獨戰(zhàn)車”,充分暴露其“和平破壞者”“戰(zhàn)爭販賣者”“麻煩制造者”的丑惡嘴臉。

 

“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是臺海和平穩(wěn)定的最大威脅,是亞太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的主要亂源。賴清德悖逆島內民眾渴望和平發(fā)展的主流民意,罔顧臺灣同胞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在講話中扭曲事實、顛倒黑白,一再渲染大陸“威脅”,蓄意升高兩岸對立對抗,借此制造緊張氛圍,挑動民粹情緒。

 

賴清德宣稱防務預算將占GDP比重達3%,相關支出將大幅拉高,并“感謝美國持續(xù)落實對臺承諾”,近5年有30次軍售協(xié)助臺灣獲得“先進武器”,有效強化臺軍“嚇阻與防衛(wèi)固守能力”。賴清德自詡“和平主義者”,動輒將“維護臺海和區(qū)域和平”掛在嘴邊,實則加緊購武備戰(zhàn),不斷乞求外部勢力提供安全保證,所作所為都是在引戰(zhàn)而不是謀和。

 

臺灣老百姓血汗錢本可用于改善民生,卻被賴清德當局用來購買軍備,投入害臺、毀臺的無底洞,不僅沒有給臺灣帶來所謂的“安全”,反而加速把臺灣變成“火藥桶”“地雷島”,讓臺灣兵兇戰(zhàn)危,民眾憂心忡忡。

 

賴清德當局還執(zhí)意推進打造“全民皆兵”,開展“全社會防衛(wèi)韌性”實地演練,甚至在中學校園進行陣地掩蔽演練,更以“2027年大陸攻打臺灣”為假想開展“立即備戰(zhàn)操演”,擴大今年“漢光演習”規(guī)模;揚言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企圖用“嚴刑峻法”打造“臺獨武裝”。這些反和平的瘋狂挑釁之舉,只會將臺灣推向災難深淵。

 

廣大臺灣同胞不想打仗,更不想為“臺獨”而戰(zhàn)。賴清德當局與民意背道而馳,妄圖將寶島打造成“豪豬”“刺猬”。他口中的“安全”與“和平”實則為民進黨當局的一黨一己之私,鼓吹所謂“為臺澎金馬而戰(zhàn)”實則是為民進黨“臺獨”執(zhí)念而戰(zhàn),以2300萬人身家性命為賭注,進行“臺獨”豪賭。妄想“倚外謀獨”的賴清德當局,還叫囂要當“棋手”,反而導致臺灣成為外部勢力的“荷包”和隨時可丟棄的“棋子”。

 

島內輿論痛批,臺灣民眾渴望臺海和平、安居樂業(yè),賴清德打著“團結臺灣”的幌子,卻干著制造仇恨、撕裂社會的事,一再進行“反中抗中”社會動員,為其打壓異己、推動“大罷免”進行文宣造勢。這如何能讓臺灣民眾信服?賴清德連續(xù)幾場錯漏百出的演講,恰好印證去年六成選民沒有對他投下贊成票,絕對是明智的抉擇。

 

根據島內最新民調,賴清德施政滿意度、信任度均創(chuàng)下其上任以來新低,說明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對其施政無能、漠視民生、專搞政爭、將臺灣推向險境的卑劣行徑越來越不滿。賴清德當局如繼續(xù)一意孤行,必遭民意反噬。

 

統(tǒng)一是正道,“臺獨”是絕路。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tǒng)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只有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攜手推進國家完全統(tǒng)一,才是維護臺海和平穩(wěn)定、增進同胞利益福祉的康莊大道,才是促進臺灣社會和諧安寧、臺灣同胞安居樂業(yè)的正確選擇。我們對任何“臺獨”分裂行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粉碎“臺獨”挑釁和外部勢力干涉。相信越來越多臺灣同胞將充分認清、徹底識破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的謀“獨”伎倆,堅決反對、制止其倒行逆施,和大陸同胞共同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攜手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和民族偉大復興。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