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

4月20日至22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率團訪問深圳。在深圳期間,洪秀柱一行參訪了深圳商湯科技公司、前海展覽館、中山公園棒球場、比亞迪公司,并在深圳大學發(fā)表了《凝聚智慧,共創(chuàng)未來》的主題演講。

 

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

 

洪秀柱在深圳大學發(fā)表《凝聚智慧,共創(chuàng)未來》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深圳新聞網(wǎng)

 

此次參訪是兩岸民間交流合作不斷升溫的生動寫照。本月1日至11日,馬英九先生率領“大九學堂”的青年學子先后到廣東、陜西與北京,開展了為期11天的交流參訪。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4月11日在河南新鄭參加甲辰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另據(jù)臺媒報道,4月25日至28日,臺灣立法機構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將率多位民意代表到北京訪問。洪秀柱將在7月率領近200位臺灣青年到浙江交流參訪,并與大陸青年一對一共同生活數(shù)日,透過深入接觸增進了解。

 

不僅臺胞到大陸交流參訪的熱度持續(xù)高漲,大陸同胞赴臺灣交流參訪也在民進黨當局的阻撓下克難而進。4月15日,臺灣龍華科技大學主辦“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高等職業(yè)教育校長聯(lián)席會議”,大陸方面有30所學校的65位代表與會,與臺灣41所學校的76位代表共同圍繞“數(shù)字時代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方向”主題開展深入的交流探討。馬英九先生在訪問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后,也表示將會邀請大陸的高校學生回訪。

 

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包括2300多萬臺灣同胞在內(nèi)的14多億中國人,都希望兩岸和平穩(wěn)定、共同繁榮。無論是從歷史和文化聯(lián)結看,從兩岸同胞感情和利益聯(lián)結看,還是從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美好愿景看,兩岸同胞都是血濃于水、患難與共的一家人,是命運共同體。一家人當然需要充分的交流合作,通過交流合作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增強互信,共同為美好生活打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出力。

 

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

 

4月3日,兩岸青年在中山大學互動交流。新華社記者 洪澤華 攝

 

兩岸有識之士都注意到了“臺獨”分裂活動及其與外部干涉勢力勾連可能帶來的巨大危害,意識到通過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能夠強化對“臺獨”的遏制力度,起到維護臺海和平穩(wěn)定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作用。近年來,外部干涉勢力意圖“以臺制華”,島內(nèi)“臺獨”分子妄圖“挾洋謀獨”,兩股勢力勾連日益加強,頻頻挑釁,給臺海的和平穩(wěn)定帶來了巨大風險。特別是“雙獨”組合的賴清德和蕭美琴即將于5月20日就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和副領導人,不僅大陸同胞,廣大臺灣同胞對此也甚為憂慮。兩岸同胞都不希望臺海發(fā)生沖突,兩岸各界都期盼加強交流。近期不斷升溫的兩岸交流活動均是以實際行動在傳遞和表達誠意,兩岸多數(shù)同胞均愿意務實推進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構筑堅實的反“臺獨”防火墻,決不能讓“臺獨”分裂活動給臺灣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期望更多的兩岸同胞尤其是兩岸青年學子勤走動、多交流,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開展充分的溝通協(xié)商,持續(xù)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共同融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作者:周小柯)

洪秀柱在深圳大學發(fā)表演講 期許兩岸和平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2024-04-23

洪秀柱在深圳大學發(fā)表演講 期許兩岸和平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洪秀柱在深圳(廣東省臺辦供圖)

 

中國臺灣網(wǎng)4月23日訊 4月21日上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指導,深圳市青年聯(lián)合會、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的“凝聚智慧 共創(chuàng)未來”主題講座活動在深圳大學麗湖校區(qū)舉行?;顒友堉袊鴩顸h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發(fā)表主題演講。廣東省市相關單位代表、港臺嘉賓、在深臺胞臺青代表、深圳市青聯(lián)委員代表以及深圳各高校學生代表等近100人參加活動。

 

洪秀柱以一首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入主題,通過遍布臺北的用大陸地名命名的街道名、京劇《四郎探母》的故事,并引用余光中先生《鄉(xiāng)愁》一詩,描述了當年兩岸親人分離兩地的相思之苦。洪秀柱表示,這樣的苦,我們不要再受,兩岸要和平,要交流,要團圓。

 

洪秀柱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定海神針,其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tǒng)一,強調(diào)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應繼續(xù)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

 

她引述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馬英九一行時的講話表示,“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強調(diào)“青年創(chuàng)造時代,時代考驗青年”,青年一代是兩岸關系的未來和希望所在。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希望兩岸青年多交流,增進相互了解,牢記時代交付的使命,攜手同心,始終做兩岸和平的倡議者,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未來統(tǒng)一的奮斗者,攜手共創(chuàng)未來美好的生活。

 

洪秀柱談及此次深圳之行,驚嘆于僅僅用四十年,深圳由一個南海小漁村發(fā)展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奇跡,表示“今天我在深圳看到以前的深圳,看到現(xiàn)在的深圳,看到未來的中國”。

 

活動的尾聲,洪秀柱和在場青年朋友共唱歌曲《當我們同在一起》,期許兩岸同在一起,永不分離。(中國臺灣網(wǎng)、廣東省臺辦聯(lián)合報道)

展開全文

共續(xù)中華民族新輝煌,兩岸青年大有可為(觀滄海)

2024-04-22

日前,馬英九先生率20名臺灣青年學子先后到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參訪交流,兩岸青年歡聚一堂,暢聊校園生活、美食、文化與興趣,聊起印象深刻的往事,還有學業(yè)和人生夢想,自然又熱絡,成為彼此難忘的美好回憶。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這次文化之旅、交流之旅、交心之旅,生動展現(xiàn)出兩岸青年間的深厚友誼和心靈契合。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近年來,很多臺灣青年踴躍參加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青年發(fā)展論壇、兩岸青年峰會等活動和支教、扶貧、社區(qū)營造等工作,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經(jīng)驗、鍛煉了能力,對大陸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其中,有些臺灣青年是第一次來大陸,通過親身體驗乘坐高鐵、移動支付,親眼看到大陸欣欣向榮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面貌,親身感受同胞熱忱友好的真摯情感,對“兩岸一家親”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觸。

 

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漫長歷史,記載著歷代先民遷居臺灣、繁衍生息,記載著兩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復臺灣。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隨馬英九先生來訪的臺灣青年此行,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傳承弘揚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中華美德;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八達嶺長城、故宮博物院等,感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兩岸一家,親望親好。祖國大陸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倡導和積極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持續(xù)為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筑夢、圓夢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更多機遇。去年發(fā)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fā)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鼓勵青少年交流交往。支持閩臺各領域各行業(yè)青年團體建立常態(tài)化交流渠道。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平臺建設,助力臺灣青年來閩追夢、筑夢、圓夢。”包括《意見》在內(nèi)的系列惠臺利民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落細,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進一步完善,一系列含金量、含情量“雙高”的好政策,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生活提供便利。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了實現(xiàn)夢想的舞臺,成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參與者、奉獻者、受益者。

 

兩岸關系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xù)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兩岸青年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定大有作為。由衷希望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闖一闖,與大陸青年互學互鑒、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歷史的接力棒,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貢獻出澎湃不竭的青春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1日 06 版)

展開全文

兩岸青年互動熱 馬英九邀中山大學師生體驗寶島

2024-04-04

中新社廣州4月4日電 “很高興認識你!”“你的名字是什么?”“來廣東適應嗎?”3日下午,中山大學廣州校區(qū)孫中山紀念館前廣場上,素未謀面的兩岸青年學子開啟了熱絡互動。

 

當天,隨馬英九到訪大陸的臺灣青年學子來到該校參觀交流。贈禮環(huán)節(jié)、“破冰”游戲后,學子們不約而同掏出手機,或掃二維碼添加微信,或合影留念。

 

家在高雄的中山大學臺生許閔善,現(xiàn)場收獲了一位同鄉(xiāng)新朋友,一見如故;大陸學生付莉莉去年曾在臺灣東海大學交換學習,此次又認識三位寶島朋友;感受到同齡人的熱情與活潑,臺灣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學生萬育銘說,“像見到了家人一樣”。

 

隨后在懷士堂舉行的交流聯(lián)誼會上,馬英九說,今天來中山大學,見到青年朋友感到格外親切,因為臺灣的高雄也有一座中山大學,兩校已締結為姐妹校,是非常好的交流模式。

 

馬英九表示,推動兩岸學生交流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目標。他邀請中山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回訪臺灣,“我也會陪著各位一起到各地走一走,體驗臺灣民情風土。”

 

中山大學校長高松向馬英九和臺灣青年學生一行介紹了中山大學的歷史,他表示,每年都有不少臺灣學生報考該校,近十年,學校共錄取臺生近千人,集中在醫(yī)學、經(jīng)管、計算機等學科。他希望在座的青年朋友交流交心,互學互鑒,同心同行,共同感受中山先生的崇高風范和博大情懷。

 

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山大學展示了民樂《花好月圓》《步步高》及古典雙人舞《書簡》表演,臺灣學子則帶來鋼琴、大提琴演奏,兩岸青年還合唱了《外婆的澎湖灣》《朋友》等流行曲目。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一手創(chuàng)建,今年迎來百年校慶。位于高雄的臺灣中山大學則于1980年建校,現(xiàn)為臺灣南部的學術重鎮(zhèn)。兩岸中山大學不僅同名、同校慶日,校訓均為孫中山親筆所題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校歌也十分相近。(完)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