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88周年 臺灣黃埔后人:從抗戰(zhàn)到光復,兩岸同心則民族興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7-09 12:14:3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
中新網(wǎng)北京7月7日電(李柏濤)“‘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起點,更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坐標。”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后代聯(lián)誼會會長丘智賢在接受中新網(wǎng)采訪時指出,從乙未割臺到抗戰(zhàn)勝利,兩岸同胞始終在民族苦難中緊密相連——大陸各界視割讓寶島臺灣為民族之痛,臺灣同胞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從未停止抗爭,更有無數(shù)志士投身抗戰(zhàn)。
資料圖:丘智賢在“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作主旨演講。(受訪者供圖)
今天是“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今年是抗戰(zhàn)勝利、臺灣光復八十周年。在丘智賢看來,臺灣回歸中國,是兩岸同胞用鮮血凝聚的民族尊嚴,更是抗戰(zhàn)精神對當下兩岸交流的重要啟示。“當年全民族在極端艱難中以‘不怕苦、不怕死’的信念捍衛(wèi)民族尊嚴,今天兩岸民間交流雖面臨挑戰(zhàn),卻更應延續(xù)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回望歷史,兩岸同胞曾在戰(zhàn)火中并肩贏得民族尊嚴;立足當下,更應珍惜共同的歷史根基。”丘智賢認為,當今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兩岸關系面臨考驗,抗戰(zhàn)歷史和抗戰(zhàn)精神給予的最大啟示,是讓兩岸同胞始終堅守正義與和平的價值。
“從抗戰(zhàn)到光復,我們以慘重代價換來了統(tǒng)一與尊嚴,這份共同的歷史記憶不應被遺忘。唯有傳承團結抗戰(zhàn)的精神,才能為兩岸同胞開創(chuàng)更美好的未來。”丘智賢特別提到,“在新科技浪潮與國際變局下,臺灣青年更需傳承‘沖破橫逆’的精神。只要目標正確、攜手向前,兩岸合作必定大有可為。”
丘智賢表示,兩岸同胞應努力探尋共同的歷史記憶,重溫艱苦卓絕的民族精神。作為黃埔后代,他始終堅信,歷史早已證明,兩岸同胞同心則民族興。銘記“七七事變”,并非為延續(xù)仇恨,而是要從共同的苦難與抗爭中,汲取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力量。(完)
相關新聞
- 2025-07-08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
- 2025-07-08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8周年 要求當局正視臺灣人民抗日史實
- 2025-07-08《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在京開幕
新聞推薦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在港開幕2025-07-14
- 永不磨滅的記憶 共赴國難:欲救臺灣 必先救中國2025-07-14
- 誰是竹夫人?古人消暑神器了解一下2025-07-14
- 把握風口 共創(chuàng)未來——臺灣青年大陸創(chuàng)業(yè)記2025-07-14
- 一場跨越海峽的甘肅之行,緣何讓兩岸青年情更深?2025-07-14
- 臺灣知名電子支付母公司遭查封,超658萬用戶憂心權益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