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和世界貢獻

目 錄

 

導 言

 

第一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

 

(一)全面啟航:開啟中國改革開放新征程

 

(二)創(chuàng)新理論:形成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

 

(三)優(yōu)化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續(xù)寫奇跡:實現中國經濟實力歷史性躍升

 

(五)造福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生態(tài)友好: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七)合作共贏: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八)重要法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

 

第二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遵循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三)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

 

(四)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

 

(五)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六)堅持系統觀念

 

第三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貢獻

 

(一)為世界經濟增長打造新引擎

 

(二)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

 

(三)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注入新動力

 

(四)為人類探索現代化提供新經驗

 

(五)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新貢獻

 

結 語

 

導 言

 

改革,是當代中國最大的共識。

 

深圳蓮花山,一棵迎風而立的高山榕,挺拔茂盛,見證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萬千氣象。

 

2012年12月,上任伊始第一次出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選擇來到在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他登上蓮花山,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并親手種下這棵高山榕。

 

“我們來瞻仰鄧小平銅像,就是要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1]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話語,源自深刻的歷史自覺。

 

回望歷史,總有一些關鍵節(jié)點值得銘記。

 

2013年11月,面對國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戰(zhàn)略決策,開啟了新時代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用啃硬骨頭的精神,以滾石上山的毅力,不懈推動改革事業(yè)繼續(xù)向前,譜寫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2024年7月,舉世矚目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決心。

 

從“全面深化改革”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蘊含著歷史的接續(xù),這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xù)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強勁的動力。

 

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二十屆三中全會,三次全會標注了中國改革開放風雨兼程的歷史進程。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的大幕,到二十屆三中全會更高舉起改革開放的旗幟,曾經貧窮落后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勝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相互激蕩,中國應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又將對世界產生哪些影響?本報告歸納總結歷史經驗,提出理論思考。

 

報告系統總結了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基本遵循和世界貢獻。

 

報告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思想理論的深刻變革。中國共產黨洞察世情民意,把準改革脈搏,認識改革規(guī)律,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戰(zhàn)略性、指導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論斷。

 

報告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中國共產黨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自上而下構建起一系列有序聯動的體制機制,實現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協調、全面深化的歷史性轉變。

 

報告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日漸成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中國之制”的治理效能愈益彰顯。

 

報告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一切改革舉措的實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一切改革的推進,都離不開人民的力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貫穿改革各領域各方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報告認為,全面深化改革為世界提供了廣闊機遇。這場變革不僅推動中國發(fā)展,也顯著改善世界發(fā)展面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東方的“機遇之門”永遠向世界敞開。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也必將深刻改變世界。

 

第一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2]

 

——習近平

 

改革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征程中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chuàng)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中國共產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開創(chuàng)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動中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改革潮涌,氣象萬千。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關鍵一招,更是一場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和事業(yè)興衰成敗的偉大革命。

 

(一)全面啟航:開啟中國改革開放新征程

 

縱觀人類發(fā)展歷史,在特定的歷史節(jié)點,以變應變、順勢而變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向更高層次躍升的制勝之道。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復雜深刻變化。審視國內,歷經數十年高速增長,“成長的煩惱”逐步浮出水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特點,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愈發(fā)凸顯。放眼全球,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方興未艾,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致力于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面臨更多挑戰(zhàn)。

 

站在民族復興“關鍵一躍”的歷史當口,中國共產黨深刻把握中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深邃洞察新的使命任務,吹響了改革再出發(fā)的嘹亮號角。

 

2013年金秋,備受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繪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

 

行棋善弈,落子謀局。

 

這場改革,錨定一個總目標。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立治有體,施治有序。這一目標,規(guī)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也規(guī)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確立這一總目標,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有屬性決定的,是中國共產黨充分總結改革開放歷史經驗、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guī)律的重大創(chuàng)新。

 

這場改革,聚焦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走的是一條漸進式改革之路,由農村到城市、由體制外到體制內、由經濟領域到其他各領域,逐步漸次展開。改革進行到現階段,其關聯性、耦合性、系統性越來越強,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必須全面推進、系統集成。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直面中國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zhàn),堅持目標引領,突出問題導向,從整體上為全面深化改革謀篇布局。全會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zhàn)略重點、優(yōu)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總部署、總動員。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第一次劃時代的改革,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中國開始大踏步趕上時代。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動了又一次劃時代的改革,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征程。

 

以此為新起點,氣勢如虹的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揚帆起航。

 

(二)創(chuàng)新理論:形成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征途越是壯闊、任務越是艱巨,越需要思想的燈塔引航。

 

“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chuàng)造性的改革舉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所作的說明引發(fā)社會廣泛共鳴。

 

在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引領改革實踐創(chuàng)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標、改革策略、改革動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統闡述,提出一系列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闡明了“為什么改”。強調“抓改革、促發(fā)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創(chuàng)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中的關鍵內容。

 

明確了“往哪兒改”。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有力回答了改革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標前進等根本性問題,確保改革開放在正確方向上行穩(wěn)致遠。

 

破解了“要怎么改”。強調“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4],創(chuàng)造性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從明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到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再到闡明“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5]……不斷豐富完善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論,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凝結著對改革開放歷史經驗的總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在引領改革中展現著思想的光輝、實踐的偉力。

 

回顧歷史,每一次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都推動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實現新的歷史跨越。展望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繼續(xù)以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引領改革實踐創(chuàng)新,就能不斷譜寫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三)優(yōu)化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制度是關乎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始終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不斷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chuàng)新重要制度,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中國共產黨始終錨定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以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新時代以來,中國制度建設集中發(fā)力、成就突出。區(qū)域協調發(fā)展戰(zhàn)略解決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科技體制改革賦能創(chuàng)新;財稅體制改革減稅降費,增強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公正執(zhí)法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需求;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xiāng)二元體制,促進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破題,堅決整治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一系列關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重大改革扎實推進,一系列推動發(fā)展、保障安全的體制機制不斷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快構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新時代以來,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于突進深水區(qū),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總體完成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實現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的目標。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把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國之制”的巨大優(yōu)越性不斷彰顯,“中國之治”的強大生命力日益迸發(fā)。

 

(四)續(xù)寫奇跡:實現中國經濟實力歷史性躍升

 

發(fā)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推動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歷史性躍升。2012年至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3.9萬億元增長到126萬億元,年均增長6%以上,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達18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2.3%上升到18%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6],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穩(wěn)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yè)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xù)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經濟“個頭”越來越大,“筋骨”越來越強。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科技為引擎,為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2012年至2023年全社會研發(fā)經費投入從1.03萬億元增長到3.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2.64%,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成效明顯。“天問”“嫦娥”叩問浩瀚蒼穹,“奮斗者”號、“深海一號”突破極限海深,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鑄就中國新名片。創(chuàng)新成果噴涌、創(chuàng)新活力奔涌、創(chuàng)新動能潮涌,展現著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麗氣象。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fā)布的《2023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中國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排名第12位,在全球五大科技集群中占據3席。

 

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高技術制造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技術制造業(yè)PMI達53.9%,顯著快于工業(yè)平均水平,其中智能車載設備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集成電路制造等行業(yè)增加值分別增長61.5%、40.6%、18.5%。[7]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將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動力,照亮中國經濟未來。

 

(五)造福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8]全面深化改革,“人”字貫穿始終。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接連推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zhàn)。到2020年底,實現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每年減貧人口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人口數量,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相關減貧目標,中華民族實現了“小康”這個千年夢想。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9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xù)擴大。[9]

 

群眾利益無小事。從農村“廁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類,從防治“小眼鏡”到推進清潔取暖,百姓的一件件一樁樁“小事”被擺上中南海的議事案頭,融入國家發(fā)展頂層設計,成為改革的關注點、發(fā)力點?!吨袊逃F代化2035》《“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guī)劃》等一系列頂層設計制度文件紛紛出臺,為進一步深化社會建設與民生保障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標指向和行動方案。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出臺了上千個改革方案,切實抓好民生保障,圍繞就業(yè)、住房、教育等各關節(jié)點,織密一張張民生保障網。2013年至2022年,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年均超過1300萬人[10];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1.4億多群眾[11];在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全國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12]。中國建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1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yè)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沉甸甸的成績單,記錄著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堅實步伐,生動詮釋了“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六)生態(tài)友好: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十多年來,中國下大力氣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切實抓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一體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發(fā)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14]“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5]……中國共產黨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進行的深邃思考和莊嚴承諾,展現了對自然生態(tài)高度負責的擔當精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中,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新發(fā)展理念中,綠色發(fā)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zhàn)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堅戰(zhàn);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是一個重要目標……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部署,實現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由全球環(huán)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2015年,中國建立起中央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督察機制,并以此為突破口,實施省以下生態(tài)環(huán)境機構監(jiān)測監(jiān)察執(zhí)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黨政領導干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制定修訂一系列重要環(huán)保法規(guī)……一系列改革扎實推進,為改善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制度保障。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凝心聚力,堅定不移走綠色發(fā)展之路。2012年—2022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相當于少用了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了29.4億噸二氧化碳。[16]據美國彭博社報道,2013年—2020年的7年間,中國大氣環(huán)境質量的改善程度,相當于美國通過《清潔空氣法案》之后30多年的成就。

 

十多年過去,舊貌換新顏。中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標志性成果。

 

(七)合作共贏: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中國在立足擴大內需戰(zhàn)略基點的同時,著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以開放紓發(fā)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chuàng)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增強各國發(fā)展動能,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制度型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chuàng)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17]。新時代以來,中國更加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guī)則,以自貿試驗區(qū)、自由貿易港、服務業(yè)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為抓手,在重點領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注冊資本、投資方式等限制。加大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快完善與數字貿易等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相適應的監(jiān)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探索國有企業(yè)、知識產權、市場采購等“邊境后”管理制度改革,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huán)境。

 

新時代以來,中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zhàn)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qū)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guī)模的國際合作平臺,“朋友圈”不斷擴大。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18]2013年至2023年10月,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21萬億美元,對共建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19]截至2024年5月,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連接11個亞洲國家上百個城市[20],服務網絡基本覆蓋歐亞大陸全境,鋪就一條布滿商機的國際鐵路聯運“黃金通道”。

 

中國積極推動貿易和投資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優(yōu)化區(qū)域開放布局。2013年以來,中國設立了上海、廣東、遼寧、海南、山東、北京等22個自貿試驗區(qū),布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平推進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中國與29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22個自貿協定[21],與多國簽署或升級自貿協定,助力產業(yè)鏈供應鏈合作深入推進。2020年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2023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22],位居世界第二。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國式現代化為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提供新機遇。

 

(八)重要法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

 

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一路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xù)奮斗里不斷書寫。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到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qū)到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到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改革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由試點破冰到系統推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中國要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就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

 

破局開路,惟有改革。

 

第二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遵循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原則。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勇氣,突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積極應對各方面風險挑戰(zhàn)。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部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既取得了很多重大歷史性成就,也創(chuàng)造和積累了很多新經驗。總結和運用好這些經驗,是中國共產黨過去成功的奧秘,也是確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穩(wěn)致遠的關鍵。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始終,確保改革得以全面推進、不斷深化、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共中央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不斷提高對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帶領全黨奮力突破、攻堅克難,提供了堅強有力的領導力量。為加強中國共產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迅速成立,專門負責全面深化改革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2018年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將其改組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迄今,委員會(領導小組)已召開了70多次會議,審議通過超過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臺3000多項改革方案,有力指導和推動了改革不斷前進。各地區(qū)各部門自上而下構建集中統一的改革領導體制、務實高效的改革決策機制、上下聯動的統籌協調機制、有力有序的督察落實機制,大大提升了中共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力。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時,對當時提出的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較大的改革舉措,海外輿論稱作“當今世界最具雄心的改革計劃”,同時也不乏懷疑否定之聲。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以一種說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推進了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改革。放眼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有這樣的政治氣魄、組織能力和歷史擔當,在這么短時間內推動這么大范圍、這么大規(guī)模、這么大力度的改革。正是基于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總結經驗、闡述意義、提出原則、部署舉措時,都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作為重要內容。

 

為提高中國共產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化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guī)范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23]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fā)謀劃和推進改革,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因為始終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中國才能提出并實施正確的改革方案,并從人民實踐創(chuàng)造中獲得深化改革的動力。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24]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推進改革,重點推進就業(yè)、教育、收入分配、醫(yī)藥衛(wèi)生、社會保障、養(yǎng)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層治理等民生領域改革,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十多年來,中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xù)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建成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人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載入史冊的答卷,彰顯著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溫度。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也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硬任務。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性開展精準扶貧實踐,實現了讓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脫貧工作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位于中國中部的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zhèn)十八洞村,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理念的地方。曾經長期沒有工作的十八洞村村民龍先蘭,在精準扶貧的政策支持下,通過政府舉辦的農業(yè)技術培訓,學習了養(yǎng)蜂割蜜技術,又通過政策扶持獲得了貸款,第一年收入5000多元。如今他在當地成立養(yǎng)蜂合作社,每年的產值已接近200萬元。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25]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匯集人民無盡的智慧和力量,使改革始終擁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及時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形成了農村綜合改革、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最多跑一次”、新時代“楓橋經驗”等基層經驗,不斷激發(fā)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chuàng)造偉力。

 

在中國首都北京,12345市民熱線作為重要的社會治理改革探索,既高效解決了市民遇到的各類難題,還為政府持續(xù)深化改革找準了方向。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12345市民熱線話務大廳,1700多名工作人員輪流不間斷接聽市民電話,全年7×24小時快速受理市民訴求。政府部門經過大數據分析,判斷民生痛點、治理堵點,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切實依據,與全市人民共同破解城市現代化發(fā)展中的各類難題。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不變的初心使命和始終如一的為民情懷。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共46次提到“人民”,凸顯了人民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未來,中國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x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yè)優(yōu)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fā)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持續(xù)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通過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

 

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方法論原則。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在繼承中發(fā)展、在守正中創(chuàng)新的歷史過程。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chuàng)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就是要保持定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確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就是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fā)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和其他各方面創(chuàng)新。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走自己的路,是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對于這條道路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必須毫不動搖、始終堅持。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須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為引領,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確保改革開放事業(y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

 

善于守正者強,勇于創(chuàng)新者勝。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必須堅持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辯證結合。“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26]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著眼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思想引領變革、以改革促進發(fā)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不斷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定位、重大意義、正確道路、總目標、價值取向、主攻方向,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fā)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yōu)勢的內在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統籌發(fā)展和安全、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創(chuàng)新性地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的起點上,中國將繼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chuàng)新。圍繞提升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整體效能,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等重大戰(zhàn)略部署,展現出創(chuàng)新在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中的突出位置。

 

(四)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為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制度穩(wěn)則國家穩(wěn)。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對制度的調整、治理的創(chuàng)新,最終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續(xù)下來。運用改革的方式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完成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是改革順利推進、改革成果及時鞏固的有效路徑。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需要制度建設在頂層設計和總體謀劃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謀劃了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各方面改革,布好了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大棋局。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同時,還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等13個方面的制度體系建設和改革作出部署,提出明確的推進時間表,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2024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突出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等重要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全會一共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

 

制度建設往往對一個領域的發(fā)展發(fā)揮著決定性作用。制度建設好了,一個領域也就發(fā)展好了。2018年,中國開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經營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大幅破除了市場準入壁壘。與此同時,持續(xù)推進政府簡政放權,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這一系列市場制度建設方面的改革舉措,從微觀經營主體到宏觀管理機制,從規(guī)章制度細則到全局調控運行,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讓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大幅激發(fā)了各類經營主體的創(chuàng)新活力,激發(fā)了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chuàng)新活力。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wěn)、勇毅篤行,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五)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從本質上講,改革和法治是“破”與“立”、“變”與“定”的辯證統一。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發(fā)揮法治對改革的引導、推動、規(guī)范、保障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按照“施工圖”蹄疾步穩(wěn)向前推進提供了堅強保障。

 

為適應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使法治始終與改革同頻共振,中國堅持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推動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fā)展需要。從立法工作情況看,在中國現行有效的303件法律中,屬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新制定的法律有78件;303件法律中的147部法律先后累計修改334件次。“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27]。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決定,為局部地區(qū)或者特定領域先行先試提供法律依據和支持。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就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公益訴訟改革試點、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等作出授權決定,明確規(guī)定了授權的范圍、內容和期限,確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內依法有序推進。

 

中國重視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及時上升為法律制度。2019年底,中國司法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啟動了統一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立法工作,系統梳理現行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法規(guī)、規(guī)章和有關規(guī)定,全面總結商事制度改革的實踐經驗,最終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作為中國制定出臺的第一部統一規(guī)范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guī),該條例對各單行法律法規(guī)中關于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了優(yōu)化和統一,確立了中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基礎性制度。

 

中國將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qū)試點政策落地,2020年4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相關法律,授權國務院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暫時調整適用土地管理法等3部法律有關規(guī)定。

 

中國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guī),及時修改。同時,還充分考慮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提升立法的前瞻性,增強改革的穿透力。2015年4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藥品管理法的決定等,對20多部法律和決定中有關行政審批、工商登記、價格管理等方面的個別條款作出修改,為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價格改革提供法律依據和支持。針對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模式對現行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秩序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戰(zhàn),中國及時頒布相關法律法規(guī)予以規(guī)范和調節(jié),實現了法治對社會發(fā)展的呼應。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金融法、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出臺反跨境腐敗法,完善監(jiān)督法,修改監(jiān)察法,編纂生態(tài)環(huán)境法典等重要立法修法任務,協同推進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各環(huán)節(jié)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六)堅持系統觀念

 

新時代的改革從一開始就非簡單的修修補補、零敲碎打。“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堅持系統觀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涉及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領域,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系統集成,注重突出重點,注重改革實效,推動各項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

 

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發(fā)展環(huán)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矛盾錯綜復雜,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fā)加以謀劃和解決。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部署,不斷提高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注重厘清重大改革的邏輯關系,妥善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fā)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打好改革“組合拳”,做到前后呼應、銜接配套,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持續(xù)改善,是堅持以系統觀念推進改革的生動注腳。從研究問題到制定方案、從謀劃設計到協調推動,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始終在中共中央“一盤棋”部署下推進。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形成了生態(tài)文明體制的綱領性架構。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頂層設計引導改革超越既有利益格局,環(huán)保督察、河湖長制、國家公園等多項創(chuàng)新舉措陸續(xù)面世,美麗中國蔚然成型。

 

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對需要穩(wěn)妥實施的改革,中國共產黨采取積極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看準了再推開。戶籍制度改革從中小城鎮(zhèn)開始,推及全國多地,最后在特大型中心城市開展;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從公立醫(yī)院改革入手,以醫(yī)保體制改革破題,進而形成醫(yī)療、醫(yī)保、醫(yī)藥“三醫(yī)聯動”。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作出新一輪部署,提出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完善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體制機制。這項改革的整體設計,充分借鑒了此前基層先行先試的經驗,系統把握了統籌推動新型工業(yè)化、新型城鎮(zhèn)化和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等發(fā)展方向,提出全面提高城鄉(xiāng)規(guī)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xiāng)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xiāng)差別,促進城鄉(xiāng)共同繁榮發(fā)展等發(fā)展目標。在改革舉措上,系統部署了新型城鎮(zhèn)化體制機制、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土地制度等四大方面32項具體改革舉措,涉及戶籍、公共服務、土地權益、農村集體經濟、防止返貧致貧、糧農價格、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的系統性改革舉措。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等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均將系統觀念貫穿始終,每個領域的改革都突出科學的頂層設計,規(guī)劃合理的改革路徑;以明晰的統籌部署,引領扎實的改革措施,注重增強改革政策統籌、進度統籌、效果統籌,發(fā)揮改革整體效應,推動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fā)力、形成合力。

 

第三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貢獻

 

我們將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xù)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新發(fā)展給世界帶來新機遇,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28]

 

——習近平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不僅發(fā)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經濟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穩(wěn)步提升,為世界經濟繁榮發(fā)展貢獻中國力量,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經驗,為人類前途命運提供中國方案,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活力與責任擔當。

 

(一)為世界經濟增長打造新引擎

 

當前,受大國博弈、地緣沖突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形勢依舊低迷。而中國,卻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持續(xù)輸入可貴的正能量。2012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穩(wěn)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經濟總量比重逐年上升。[29]全面深化改革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連續(xù)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超過七國集團國家貢獻率的總和。中國經濟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為世界經濟提供了重要驅動力。新時代新征程,中國正在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個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中國經濟將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更有力的“火車頭”。

 

堅持發(fā)展優(yōu)先,向高質量發(fā)展轉型,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發(fā)展是硬道理。“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始終將自身發(fā)展置于人類發(fā)展的坐標系,以自身發(fā)展為世界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機遇。”[30]高質量發(fā)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激發(fā)高質量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yè)在中國快速崛起,2023年,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蓄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增長了29.9%,[31]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有力推動了全球綠色轉型。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發(fā)展動力,不僅助力中國高質量發(fā)展扎實推進,更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

 

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因地制宜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打造創(chuàng)新引擎。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中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快發(fā)展新質生產力,不僅促進中國經濟增長,也讓世界看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活力。新質生產力是創(chuàng)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fā)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fā)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tài)。中國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優(yōu)化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完善體制機制、激發(fā)市場活力,讓各類生產要素流動到新質生產力領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引擎。中國在載人航天、大飛機制造、核電技術、量子計算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2023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經費支出規(guī)模穩(wěn)居世界第二。[32]至2023年末,中國國內(不含港澳臺)有效發(fā)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1.5萬件,高價值發(fā)明專利占比超過四成,成為世界上首個有效發(fā)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中國是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成為全球創(chuàng)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中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廣泛應用,為其他國家人民生產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為世界經濟增長、人類發(fā)展進步貢獻中國科技力量。

 

堅持普惠包容,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為世界提供更好國際合作平臺。中國努力構建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發(fā)展格局,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一帶一路”逐步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yōu)楝F實,提升了全球互聯互通的水平,推動了國際投資貿易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截至2024年3月,中國提議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作為第二大國際多邊機構,已批準260個項目,批準融資總額超過510億美元,動員1600億美元資本投入亞洲乃至世界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33]為促進亞洲及其他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新動力。中國還成功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投洽會、消博會以及一系列區(qū)域性展會。在中國積極推動下,廣大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謀發(fā)展、盼合作的呼聲得到更多傾聽和重視。亞非拉多國商界人士表示,感謝中國提供進博會等寶貴的機會窗口,讓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民也一樣能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實惠。

 

(二)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

 

新時代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審時度勢推出一系列助益全球治理變革和建設的方案和主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為完善全球發(fā)展治理注入中國力量。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追求,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發(fā)展倡議,堅持發(fā)展優(yōu)先,攜手應對挑戰(zhàn),推動全球發(fā)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全球發(fā)展倡議是新時代中國為世界貢獻的重要公共產品,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示支持,7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fā)展倡議之友小組”。從宣布32項務實舉措,到召開“全球發(fā)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從成立全球發(fā)展促進中心,到設立全球發(fā)展倡議項目庫;從組建全球發(fā)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到宣布推出100億美元專項資金,中國不斷細化落實全球發(fā)展倡議的路線圖、行動表。正是在全球發(fā)展倡議助力下,老撾政府延續(xù)了為偏遠地區(qū)1400多所學校超過13萬名學生提供營養(yǎng)餐的國家校餐計劃;吉爾吉斯斯坦婦女在“知識女性,知識國家”培訓班上學到了信息技術、商業(yè)規(guī)劃、網絡營銷等“新潮”課程;莫桑比克德爾加杜角省的5300戶難民家庭在收到家庭應急包、生計工具包、屋頂搭建包后,開始自建安居之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全球發(fā)展倡議同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高度契合,聯合國充分支持并愿意和中國在這一方面加強合作。

 

為加強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國方案。當今世界,熱點問題頻發(fā),地緣沖突加劇,單邊霸凌肆虐。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安全觀,共同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2023年2月,中國正式發(fā)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進一步闡釋倡議的核心理念和原則,針對當前最突出最緊迫的國際安全關切提出20個重點合作方向,并就倡議合作平臺和機制提出設想。全球安全倡議如今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地區(qū)組織的支持認同,寫入多份中國與其他國家、國際組織交往合作的雙多邊文件。“中國是地區(qū)和世界的穩(wěn)定力量。中國始終立足于解決問題,我們有目共睹。”巴勒斯坦圣城大學教授艾哈邁德·拉菲克·阿瓦德說。

 

為推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中國智慧。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將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實現共同發(fā)展提供強大精神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文明倡議,著眼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凝聚國際社會合作共識、促進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從成都大運會到杭州亞運會,再到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中國不遺余力為不同文明平等對話搭建平臺,奏響“軟聯通”“心聯通”的交響樂,努力開創(chuàng)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應對全球共同挑戰(zhàn)貢獻中國智慧。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副校長納阿拉由衷感慨,全球文明倡議證明了合作的力量和各國在推進人類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責任,這必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現代化進程注入強大動力。

 

(三)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注入新動力

 

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斷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堅定不移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tài)奇跡和綠色發(fā)展奇跡,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注入新動力。

 

中國是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中國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qū)相關目標,人工林面積居全球第一,是對全球臭氧層保護貢獻最大的國家。中國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是世界節(jié)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中國作出了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承諾,力爭用全球歷史上最短時間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本世紀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1/4來自中國。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fā)電、生物質發(fā)電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執(zhí)行主任英厄·安諾生評價說:“中國在環(huán)保國際合作層面展現出領導力。”

 

為解決世界生態(tài)文明建設問題給出中國方案。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需要全人類攜手并肩、共同應對的重大挑戰(zhàn)。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深刻回答了人類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十字路口究竟往何處去的重大問題,為世界各國探索解決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給出了中國方案。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等將中國生態(tài)文明理念寫入文件、報告,向世界推廣。老撾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部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座右銘。聯合國人居署認為,中國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看成生命共同體,堅持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這種統籌施策的辦法為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范例。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認為,“中國給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之光”。

 

為世界生態(tài)文明治理搭建平臺。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以美麗中國建設引領全球環(huán)境治理進程,積極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搭建合作交流平臺。近年來,中國生態(tài)治理技術助力非洲“綠色長城”工程建設;菌草技術已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綠色就業(yè)機會;一些非洲和中亞國家通過中國的技術援助實現“點荒成綠”。中國已與100多個國家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國際合作與交流,與60多個國家、國際及地區(qū)組織簽署百余份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合作文件,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設置目標帶來重要助力。

 

(四)為人類探索現代化提供新經驗

 

新時代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調發(fā)展,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始終把自身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fā)展提供新機遇,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選擇,為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作出新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極大改變了世界現代化的版圖。人口規(guī)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迄今為止,世界上實現工業(yè)化的國家人口總數不超過10億。在中國實現現代化以前,世界的現代化只是少數人的現代化。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規(guī)模超過現有發(fā)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將成為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現代化。這意味著全球高收入國家人口總數將翻番,意味著現代化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現在的不到1/7迅速提升為1/3,這是人類發(fā)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我們將迎來世界現代化版圖的東方巨變。從近幾百年的實踐來看,后發(fā)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并非一帆風順。全球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人口規(guī)模較大的經濟體至今仍未跨進現代化門檻。中國探索出后發(fā)型國家成功追趕的可行路徑,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在從傳統社會進入現代化社會的歷史變革中,中國之“大”注定了對世界的影響之巨。剛果(布)執(zhí)政黨剛果勞動黨總書記皮埃爾·穆薩感嘆道:“中國的發(fā)展進步正在深刻影響著世界。”

 

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人類現代化的新圖景。由于現代化進程是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的,一些國家習慣性地認為,現代化只有西方現代化一種發(fā)展模式,實現現代化也只有資本主義一種發(fā)展路徑,形成了“現代化=西方化”的固定思維。然而,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存在著種種內生弊端,比如貧富分化、物欲膨脹、掠奪自然、侵略擴張等,給人類社會的長期發(fā)展帶來諸多問題,也引發(fā)了人們對現代化模式的反思。中國在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注重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成功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成功推進具有人口規(guī)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五大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和優(yōu)勢,展現了人類現代化的全新圖景。

 

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fā)展方向,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中國式現代化包含著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tài)觀,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哈薩克斯坦等發(fā)展中國家借鑒中國減貧經驗,制定國家扶貧計劃,完善扶貧體制機制,并設法從提高貧困人口的創(chuàng)業(yè)致富能力入手開展“造血式”扶貧。坦桑尼亞執(zhí)政黨革命黨參考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有關規(guī)定,出臺了坦桑尼亞版的“八項規(guī)定”,贏得民眾廣泛支持。事實證明,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建設高度的文明途徑不唯一、形式不唯一,各國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出各自獨特的文明形態(tài)。

 

(五)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新貢獻

 

當今世界國際政治糾紛與軍事沖突多點爆發(fā),和平赤字不斷加深。十多年來,中國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書寫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新篇章,為變亂交織的世界帶來更多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新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始終堅定自身發(fā)展,中國的發(fā)展始終代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國的發(fā)展是世界上和平力量的增長、穩(wěn)定因素的增強。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世界上紀錄最好的大國。中國始終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將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寫進憲法的國家,是核大國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力量每增長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核心作用。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多邊主義和國際法受到嚴重沖擊。面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zhàn),中國始終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發(fā)揮首要作用。中國是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在黎巴嫩,中國維和官兵為當地民眾掃除雷患,開辟生命通道;在南蘇丹,中國維和步兵營執(zhí)行武裝巡邏、警戒搜查等任務,為穩(wěn)定當地安全局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已經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

 

在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時,提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中國給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時代答案。這一理念立足于國與國命運交織、休戚與共的客觀現實,樹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連續(xù)七年被寫入聯大決議,多次被寫入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決議及宣言,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從美好愿景轉化為豐富實踐,從理念主張發(fā)展為科學體系,成為引領時代前進的光輝旗幟。中國主張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應對挑戰(zhàn)、實現共同繁榮,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人類社會實現更加安全、更加繁榮的和平共處。在英國學者馬丁·阿爾布勞看來,在把“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變?yōu)楝F實的過程中,中國發(fā)揮著領導作用。

 

結 語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歷程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中國人民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破解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不斷提升發(fā)展的內外聯動性,在實現自身發(fā)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參與和推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國的發(fā)展是開放的發(fā)展,開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也是必然要求。每一輪改革總是伴隨著新一輪開放,而更深層次的開放總是推動著改革進一步邁向縱深。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深層次改革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相互促進,體現出系統合力,助推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發(fā)展。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將繼續(xù)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超大規(guī)模市場優(yōu)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世界經濟發(fā)展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人民將會在決定人類共同命運的歷史進程中起重大作用。”這是20多年前,美國社會學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的大膽預言。事實證明,中國始終是世界發(fā)展的重要機遇。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再次深刻詮釋在時代浪潮中實現國富民強之道。那就是:

 

改革則強,守舊則弱。

 

開放則興,封閉則衰。

 

中國的下一步,將邁向何處?答案是: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這是中國人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中國正在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更高水平開放。中國正繼續(xù)攻堅克難,破解阻礙發(fā)展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的羈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不會平坦,還面臨不少急流險灘、暗礁“地雷”,甚至可能還要經受驚濤駭浪的考驗。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事業(yè)具備堅強的領導核心,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做好了扎實的理論準備,這一偉大事業(yè)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

 

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新時代的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不會改變,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心不會改變,堅持與世界各國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決心不會改變,與世界攜手同行的決心不會改變。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將繼續(xù)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中國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在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中,共同建設更加穩(wěn)定、繁榮、進步的中國和世界。

 

編寫說明與致謝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成就和世界貢獻》智庫報告課題組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長曲青山和新華通訊社社長、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華任組長,新華通訊社總編輯呂巖松任副組長,新華通訊社副總編輯任衛(wèi)東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副部長級)王均偉任執(zhí)行副組長,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課題組成員包括李珍、劉敏茹、毛勝、石建國、劉貴軍、張長江、閆笑巖、劉鶴亭、董曉彤、桑田、吁帥彪、周冰若等,新華通訊社課題組成員包括劉剛、何玲玲、崔峰、王金濤、陳鋼、楊柳、王春雨、于佳欣、韓冰、何宗渝、何欣榮、汪偉、劉兵、劉陽、余賢紅、王俊祿、謝佼、姜鐵英、馬曹冉、黃玥、郭翔、邵琨、吳茂輝、吳濤、陳杰、周楠、林碧鋒、李曉婷等。

 

課題自2023年7月啟動以來,歷時一年多采訪、調研、撰寫、修改、審校完成。

 

在報告寫作和發(fā)布過程中,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zhí)N嶺、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清華大學中國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喜平、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林建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原主任姜淑萍、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武力、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郭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張?zhí)?、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魏楚、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辦公廳副主任林小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董振瑞、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王德蓉、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副主任劉亮等專家學者給予了多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在此一并表示誠摯謝意。

 

[1]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人民日報》2012年12月12日。

 

[2]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強調 堅定改革信心匯聚改革合力 推動新發(fā)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人民日報》2020年12月31日。

 

[3]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4] 《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yè)和專家座談會強調 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報》2024年5月24日。

 

[5] 《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yè)和專家座談會強調 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報》2024年5月24日。

 

[6] 《兩會數說 中國十組數據看新時代中國發(fā)展之變》,新華網,http://m.news.cn/2023-03/04/c_1129413466.htm。

 

[7] 《國務院新聞辦就2024年一季度工業(yè)和信息化發(fā)展情況舉行發(fā)布會》,國務院新聞辦網站,https://www.gov.cn/lianbo/fabu/202404/content_6952362.htm。

 

[8]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強調 改革既要往增添發(fā)展新動力方向前進 也要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人民日報》2016年4月19日。

 

[9] 《2023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1/t20240116_1946622.html。

 

[10] 《我國十年累計實現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3億人》,《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8月26日。

 

[11] 《鐘華論: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新華網,http://www.news.cn/politics/2023-12/18/c_1130033190.htm。

 

[12] 《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2-09/09/c_1128991991.htm。

 

[13]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國教育報》2024年7月19日。

 

[14] 《習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時強調 堅決打好扶貧開發(fā)攻堅戰(zhàn) 加快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民日報》2015年1月22日。

 

[15]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 推動平臺經濟規(guī)范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人民日報》2021年3月16日。

 

[16] 《中國這十年 綠色低碳轉型發(fā)展取得歷史性巨大成就》,央視網,https://m.gmw.cn/baijia/2022-05/13/1302945158.html。

 

[17]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人民日報》2023年7月12日。

 

[18] 《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改革成就綜述》,新華網,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626/45b7a9efe6b04011b989848fcc308f33/c.html。

 

[19]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不斷取得新成效——聚焦我國發(fā)布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fā)展展望》,新華網,http://www.news.cn/2023-11/24/c_1129992740.htm。

 

[20] 《中歐班列累計開行9萬列》,新華網,http://www.news.cn/20240525/d6b13c9af1b04562a9b44582a03c6803/c.html。

 

[21] 《國新辦舉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m.mofcom.gov.cn/article/zcjd/jdtzhz/202403/20240303483912.shtml。

 

[22] 《2023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處于歷史第三高》,新華網,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320/125e2906dc3948799084e6c4e832e09f/c.html。

 

[23]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24] 習近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25] 習近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26]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2月19日。

 

[27]《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強調 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 真抓實干蹄疾步穩(wěn)務求實效》,《人民日報》2014年3月1日。

 

[28] 習近平:《把握時代潮流 加強團結合作 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年9月17日。

 

[29] 《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三》,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s://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209/t20220930_1888887.html。

 

[30] 《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fā)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人民日報》2023年7月11日。

 

[31] 《“對出口有信心”2023年“新三樣”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新華網,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112/729be84a956a4d3aae196b95f3a2e301/c.html。

 

[32] 中共國家統計局黨組:《凝聚歷史性變革力量 譜寫高質量發(fā)展新篇》,《求是》2024年第13期。

 

[33] 《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單獨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專訪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新華網,http://www.news.cn/world/20240329/1a92b2603c91467eaa461d683e8860fe/c.html。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