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經濟學日益重要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10-18 16:27:26 | 來源: 人民網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是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他因將氣候變化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而獲得這一殊榮。
隨著全球變暖、氣候異常頻發(fā),人們越來越重視氣候變化及環(huán)境問題。傳統(tǒng)上,這屬于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那么,經濟學作為一門人文社會學科,其切入氣候變化議題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需要通過經濟系統(tǒng)起作用;其次,氣候變化會對經濟系統(tǒng)的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出產生影響,比如干旱導致糧食歉收;更重要的是,不能忽略微觀主體對經濟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如果氣候變得干旱了,農民可以不種小麥,改種對水分要求更少的玉米。類似地,如果政府出臺碳稅政策,企業(yè)可尋求替代能源,從而在碳排放量下降的同時,經濟增速并不一定放慢。所以,涉及到遏制氣候變暖的政策實踐,就繞不開經濟學。
然而,要想把氣候變化引入經濟學,困難重重。對經濟學來說,準確預測一年以后的事就挺困難,更別說100年以后了。氣候變化經濟學必須在一個長得令人生畏的時間跨度里,應對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包括科學和政治兩方面。難怪有經濟學家稱:“要領會有關氣候變化的經濟學,就像試圖在沒有牛頓力學理論支持的情況下,去理解宇宙大爆炸。”
在如此巨大的挑戰(zhàn)面前,經濟學家的常用工具似乎微不足道。正如上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經濟大蕭條要求重塑宏觀經濟學中的很多內容一樣,氣候變化經濟學也需要新思維。
諾德豪斯第一個設計出簡單、動態(tài)、量化的全球經濟—氣候系統(tǒng)模型,這類模型現在被稱為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他將物理、化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和氣候之間的雙向反饋循環(huán):經濟系統(tǒng)在運轉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全球氣溫發(fā)生變化,全球氣候的變化再影響到經濟系統(tǒng)和人口福利,如此形成一個循環(huán)流。通過這一模型,可以用數據模擬出經濟和氣候在不同的自然、市場和政策假設下會如何共同演進,告訴人們在不同的全球場景和政策干預中哪個更為有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傳統(tǒng)經濟學很少將環(huán)境作為財富納入考慮范圍,譬如清潔的空氣和水、穩(wěn)定的氣候等。其實,綠水青山也是一種自然資本。在諾德豪斯的分析框架中,環(huán)境變量相當于財富,人類經濟行為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可以看做是某種意義上的投資。人類的經濟活動會使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就像投資和財富的關系一樣,如此就可以借鑒現有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
誠然,由于諸多不確定性的存在,目前的氣候變化經濟學還無法給出應對問題的確切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新興學科已經構建了一種方法論,用客觀的分析有力地證明,放任環(huán)境問題不管,必將犧牲人類的長遠福利。如何在經濟發(fā)展和后代福利中取得平衡,如何應對國際合作的艱難性,人類需要作出正確的選擇。
相關新聞
- 2018-09-27王毅出席氣候變化問題高級別非正式對話會
- 2018-09-14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贏得贊賞
- 2018-07-25氣象組織:近期全球持續(xù)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相關
- 2018-07-04報告顯示中國碳排放量或已見頂 將提前兌現氣候承諾
新聞推薦
- 近6千億元產值!中國衛(wèi)星導航應用多領域突破、國際影響力攀升2025-05-19
-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促成一批兩岸產業(yè)經貿項目合作2025-05-19
- “第二十屆臺灣人才廈門對接會”在廈舉辦2025-05-19
- 4小時快速尋親 速解臺胞尋親難題2025-05-19
- 在戛納中國館,跟著電影游中國2025-05-19
- 在德國博物館看世界海圖上的中國航海文明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