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陶藝專家廣西欽州玩“坭”創(chuàng)制“蓮欽陶”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6-11 10:16:0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圖為連美惠在制作陶藝。曾開宏 攝
6月8日,廣西欽州市千年古陶城內,55歲的臺灣陶藝協會會員、陶藝家連美惠正在利用臺灣土與欽州土調配而成的泥制作陶器。他們這次在欽州共做100多件陶器,取名“蓮欽陶”。“蓮”代表的是臺灣花蓮,“欽”代表的是廣西欽州,用這兩個地方的泥土混合起來制作陶器,詮釋了“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兩岸一家親的緊密聯系。
本月8日至20日,第一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jié)暨南向通道陶瓷博覽會在廣西欽州市舉辦。連美惠及多名臺灣陶藝家來到廣西欽州與大陸的陶藝專家一起玩“坭”,促進兩岸陶藝的交流合作。
十多天前,連美惠一行已陸陸續(xù)續(xù)從臺灣攜帶240公斤泥土到欽州市。6月3日,他們將帶來的土與欽州當地用來制作坭興陶的土按照一定比例調配,再用經過調配的土制作成“蓮欽陶”。
在制作過程中,連美惠及同伴幾乎未休息,一心一意趕在第一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jié)前制作完畢。“雖然未得休息,但不覺得累,將兩岸的土融合一起制陶是一件有意義且快樂的事情。”連美惠說。
她表示,在臺灣很早聽說過欽州的坭興陶,但真正接觸是在2017年。
2017年12月,連美惠率團到廣西欽州市開展陶藝文化交流。她發(fā)現臺灣的陶器講究的是生活美學,很強調柴燒的過程。而欽州的坭興陶更注重技藝,兩者融合會擦出更美的火花。
那時,連美惠便決定將兩岸陶藝業(yè)融合發(fā)展。她和同伴從欽州帶了25公斤泥土回臺灣,打算將臺灣的土與其混合。經過多次試驗后,他們打造出一批精美陶器。這次,她還特地將其中的20多件陶器帶來參加第一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jié),展品得到當地陶藝專家的贊賞。
與連美惠一樣,臺灣陶藝協會會員、陶藝家李文廣一直在研究兩岸的陶藝文化。此前,他曾在欽州的坭興陶手工坊,創(chuàng)作了一尊布農人面孔的3D立體陶像,并將它贈與手工坊,希望花蓮和欽州兩地友誼之樹常青。
李文廣認為,欽州的土含鐵量高,用臺灣土與其混合,燒出來的陶器可能會產生鐵紅,生產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色彩,甚至燒出窯變。他希望,能在欽州建立一個合作基地,以后多來這邊交流燒制技藝,形成特有的陶藝特色。
廣西欽州市坭興陶行業(yè)協會理事長利成世表示,臺灣陶器生產歷史悠久,用臺灣的土與欽州的土結合起來制作陶器是一種創(chuàng)新,當地希望多與臺灣陶藝業(yè)進行交流合作,共創(chuàng)陶藝業(yè)的美好未來。(陳燕)
相關新聞
- 2018-06-10河北文化寶島行 臺灣旋起武術風
- 2018-06-10專家建言臺灣青年到大陸發(fā)展:一定要“接地氣”
- 2018-06-08泉金航線開通12年 運送兩岸旅客115萬人次
- 2018-06-08劉本立:開創(chuàng)澳門融入國家發(fā)展新局面
新聞推薦
- 賴清德即將竄美“朝圣”,“臺獨金孫”又要慷慨解囊!2025-07-18
- 飛行2.25億公里來到地球 這塊石頭被拍出530萬美元天價2025-07-18
- 免簽“朋友圈”又雙叒叕“+1” 出入境旅游“說走就走”更便捷2025-07-18
- 四句話,讀懂這五年商務高質量發(fā)展2025-07-18
- 感悟抗戰(zhàn)史詩!160余位駐華外交官參觀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2025-07-18
- 團結才能共贏 攜手方可共進——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暖流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