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竺與兩位法國科學家分享瑞典2018年度舍貝里獎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02-07 10:47:13 | 來源: 人民網 |
三位獲獎者(瑞典皇家科學院網站提供)
2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舍貝里獎授予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陳竺、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于克·德戴,為表彰其“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機理并發(fā)展了革命性治療”。
該獎項由舍貝里基金會資助。此基金會由企業(yè)家班特·舍貝里(Bengt Sj·berg)于2016年創(chuàng)立,他捐獻了20億瑞典克朗用于推動聚焦于癌癥、健康和環(huán)境的科學研究。負責頒發(fā)該獎項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也是諾貝爾物理學、化學以及經濟學獎的評選機構。
獲獎的三位科學家發(fā)展了針對一種特殊血癌類型,即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新型靶向治療。該病曾經是最為致命的癌癥類型之一,而今天90%的患者在接受此新療法后可獲治愈。這種治療的獨特性在于,它使用的是維生素A的一種亞型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是第一種可以不用化學治療的急性白血病標準療法。
使用砷劑的理念起源于傳統(tǒng)醫(yī)藥,但在該療法中為科學實驗加以證實。獲獎者有條不紊地揭示了導致此種疾病的分子機理,從而使其科學治療成為可能。他們識別了該型白血病細胞中的一種特異基因突變,并對其錯誤蛋白質加以摧毀,從而阻斷了導致病人死亡的過程。該療法使得癌癥細胞失去自我更新能力而被清除。在許多國家,此種聯(lián)合療法已成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首選治療。
現在,三位獲獎者依然活躍于癌癥研究領域。安娜·德尚主要致力于繼續(xù)她在肝癌領域的工作,研究癌癥發(fā)展進程中蛋白質修飾的意義;于克·德戴主要在研究刺激癌癥細胞成熟及阻斷其自我更新的潛在治療方法;陳竺則正從事其他類型白血病遺傳和分子學改變的研究。
陳竺教授在發(fā)表獲獎感言時說:“與德戴博士和德尚博士分享負有盛名的2018舍貝里獎是我的莫大榮譽,因為該獎是對癌癥研究重要貢獻的認可”,他認為,“獲得此獎并不僅僅意味著榮耀,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促使我和我的團隊以及合作者們要繼續(xù)努力破解其他類型血液癌癥的發(fā)病機理,通過與其他伙伴的合作來發(fā)展針對這些疾患的創(chuàng)新、有效治療策略。”
法蘭西學院的于克·德戴表示:“這是對一項進行了三十年而最終轉化成臨床實踐療法的認可,是對我們與中國研究組二十余年緊密合作和友誼的認可,”“此獎也是對我與陳竺共享的某種醫(yī)學理念的認可,這種理念就是基于好奇心驅使的、從臨床觀察到執(zhí)著基礎科學研究再回歸于患者的救治,而自由的研究則是我所在的研究機構法蘭西學院之基礎價值。”
巴斯德研究院的安娜·德尚的獲獎感言是:“這是對我們闡明一種非常嚴重的白血病類型及其有效治愈療法之分子和細胞學基礎所做貢獻的高度認可,必將有助于未來發(fā)展與其類似途徑的高效癌基因靶向療法。”
三人將共同分享100萬美元的獎金。(人民網斯德哥爾摩電 記者 李玫憶)
獲獎者簡介:
陳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53年生于中國上海,1989年獲得巴黎狄德羅大學圣-路易醫(yī)院哲學博士。
安娜·德尚,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教授,1957年生于法國高萊,1983年獲得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哲學博士。
于克·德戴,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教授,1959年生于法國馬賽,1989年獲得法國巴黎第VI大學哲學博士。
新聞推薦
- 賴清德即將竄美“朝圣”,“臺獨金孫”又要慷慨解囊!2025-07-18
- 飛行2.25億公里來到地球 這塊石頭被拍出530萬美元天價2025-07-18
- 免簽“朋友圈”又雙叒叕“+1” 出入境旅游“說走就走”更便捷2025-07-18
- 四句話,讀懂這五年商務高質量發(fā)展2025-07-18
- 感悟抗戰(zhàn)史詩!160余位駐華外交官參觀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2025-07-18
- 團結才能共贏 攜手方可共進——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暖流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