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金門的炮彈菜刀與“坑道音樂廳”

臺灣寫真:金門的炮彈菜刀與“坑道音樂廳”

近日,記者探訪金門。走過烽火的金門,“戰(zhàn)地風情”是吸引陸客的最大賣點。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金門的炮彈菜刀與“坑道音樂廳”,都與戰(zhàn)爭有關。

 

今年20多歲、在金門一家旅行社任導游的梁雅雯,每天都在向游客介紹炮彈菜刀的來歷。

 

她說,炮彈菜刀是金門三寶之一,之所以成為這座小島的標志性產品,與其特殊材料有關——炮戰(zhàn)遺留的彈殼、未爆彈或彈片,承載著一段沉重的歷史。

 

對于今年65歲的金門金沙鎮(zhèn)老人陳昭忠,戰(zhàn)爭是一道深深的傷疤。他經歷過炮戰(zhàn),提起炮彈菜刀,耳邊是隆隆的炮聲。

 

炮戰(zhàn)開始時,陳昭忠六歲。他的祖母家在福建南安市石井鎮(zhèn),石井與金門隔海相望,僅隔3海里。“無論炮彈往哪邊打,我父母都擔心有家人傷亡。”

 

陳昭忠說,只有經歷過戰(zhàn)爭的人,才知道和平寶貴。

 

作為金門島上的計程車司機,陳昭忠每天一上路,軍事設施就在眼前。全縣1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田野里的反空降樁、道路中央的反空降堡等比比皆是。金門作為國共內戰(zhàn)最后的交戰(zhàn)陣地,從實彈到宣傳彈,隆隆炮聲持續(xù)了20年。

 

臺灣寫真:金門的炮彈菜刀與“坑道音樂廳”

近日,記者探訪金門。游覽金門“戰(zhàn)地風情”,走坑道是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圖為翟山坑道。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如今,硝煙散去,當年兩岸對峙留下的設施成為金門獨特的風景。中新社記者近日探訪金門,在海邊斷崖,看見當年用作“廣播戰(zhàn)”的播音墻已成旅游景點。走近時,播音墻自動感應播送鄧麗君那首耳熟能詳?shù)摹短鹈勖邸贰?/p>

 

游覽金門“戰(zhàn)地風情”,走坑道是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走進翟山坑道時,電視屏幕上正播放著弦樂四重奏,那是“坑道音樂節(jié)”留下的影像。

 

梁雅雯介紹,在兩岸軍事對峙時期,金門四處是坑道。翟山坑道原為軍事運補據(jù)點,如今,穿梭在通??拥乐械男≈墼谝魳饭?jié)變身迷你舞臺,花崗巖壁是天然音箱。“坑道音樂節(jié)”自2009年開辦,每年與游人相約,已成金門特色活動。

 

臺灣寫真:金門的炮彈菜刀與“坑道音樂廳”

圖為翟山坑道。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梁雅雯介紹,如今有多處坑道對游客開放,甚至是接待貴賓的處所。例如,金門迎賓館即以南雄坑道改建,它曾是鄧麗君、白嘉莉、鳳飛飛等知名藝人到訪金門下榻的住所;特別的是,如今戰(zhàn)事坑道還被開辟成酒窖。著名的金門高粱就窖藏在經武坑道里。

 

梁雅雯、陳昭忠都認為戰(zhàn)爭是“上一代人的事”,金門應該與廈門、與大陸多合作。平時,陳昭忠去廈門的次數(shù)比去臺北還多,一是因為大陸那邊有親戚,二是因為金廈距離近,購物方便。

 

作為生活在金門的年輕人,梁雅雯覺得金門與大陸“走近些”,可以減少生活成本。她說,目前,從福建晉江圍頭到金門的供水工程已完工,“可惜兩岸還沒談妥供多少水”。

 

夜晚站上金門莒光樓北望,夜色里可清晰看見廈門高樓大廈的霓虹。

 

有創(chuàng)意的金門人,將冰冷的軍事設施與柔軟的音樂結合,把戰(zhàn)地坑道打造成“音樂廳”,炮彈殼當成打造菜刀的材料,演繹著現(xiàn)代版的“鑄劍為犁”。走過烽火的金門,“戰(zhàn)地風情”是吸引陸客的最大賣點。(中新社臺北電 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