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春祭“二·二八”起義暨白色恐怖死難者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2-28 15:42:55 | 來源: 新華社 |
“二·二八”起義70周年前夕,臺北六張犁白色恐怖墓區(qū)。陰暗的天空,低沉的歌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悲涼。
唱《安息歌》、宣讀祭文、獻花致敬……27日上午,百余位關心“二·二八”起義和白色恐怖歷史的人們參加了一場特殊的春祭追思儀式。他們齊聚六張犁白色恐怖墓區(qū)的人民忠魂紀念廣場,吊唁紀念犧牲先烈,呼吁兩岸同胞攜手由和平發(fā)展走向統(tǒng)一富強。
在白色恐怖籠罩寶島的那個年代,許多懷抱愛鄉(xiāng)愛國情懷和改造社會理想的兩岸進步人士被當時臺灣的獨裁統(tǒng)治者逮捕,之后慷慨赴義,魂斷臺北馬場町刑場,最后被草草掩埋在六張犁的荒煙山嶺中,他們犧牲時大都正值青壯年。
臺灣地區(qū)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經過長期努力不懈的尋找,1993年終于在六張犁發(fā)現4個棄葬區(qū),而犧牲者遺族家屬和互助會人士致力維護墓區(qū)、掃墓追思親人,至今已24年。
在宣讀追思祭文時,臺灣地區(qū)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蔡裕榮表示,來到六張犁白色恐怖墓區(qū),是要緬懷、追思那些繼承“二·二八”起義犧牲同胞遺志,為追求國家和平統(tǒng)一、堅持臺灣民主自治、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而在上世紀50年代壯烈犧牲的進步人士。雖然目前兩岸還有一些崎嶇坎坷,但兩岸同胞攜手由和平發(fā)展走向統(tǒng)一富強的日子終將到來。
在靈骨塔,在第一、第二、第三墓區(qū),人們輕輕呼喚著烈士的名字,在他們的墓碑前獻花致敬。烈士林正亨的女兒林青說,自己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父親的很多英勇事跡我都是從別人那聽說的。”對著父親的遺像拍了一張又一張的照片后,她告訴記者,“我從高雄來到臺北參加這場儀式,現在的感受非常復雜,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在臺灣大學就讀的大陸交換生楊嘉祺說,來到現場,接觸到更多的史料,讓他加深了對“二·二八”起義的了解。“‘二·二八’不再是課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現實。”他說,在“二·二八”起義70周年前夕,與許多親歷者和見證者一起重溫那段歷史,很有意義也很受啟發(fā)。(劉歡吳濟海)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