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美商點出死穴 臺灣別再不當回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7-02-23 09:50:14 | 來源: 中評社 |
中評社22日發(fā)表評論文章說,臺北美國商會20日發(fā)布“2017商業(yè)景氣調查”,超過四成六在臺投資美商未來一年不會增加在臺投資、不考慮做任何擴編,比率創(chuàng)下五年來最高紀錄。
美國商會會長章錦華指出,沖擊美商在臺營運的前三大因素,分別是“公部門行政作業(yè)過于繁冗”、“兩岸關系”、“勞基法”,而全球與臺灣本土經濟成長趨緩,企業(yè)亦對于臺灣是否會被邊緣化、導致難以加入國際貿易協(xié)定等,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章錦華分析了美商對臺灣投資意愿下滑的原因,其實也點出了臺灣經濟的死穴。國民黨“立委”李彥秀21日表示,美商未來一年不增加在臺投資,凸顯蔡英文對內政策無法讓人信服,和在兩岸關系上的搖擺不定所造成的窘境。
美商和藍委都敦促民進黨當局重視令臺灣經濟受困的問題,但蔡當局看來并不當回事,沒有人出來做像樣的回應,外界看不到改變、改善的希望。臺灣官僚繁冗的行政作業(yè)問題,存在多年但一直未見改善;兩岸關系方面,民進黨當局拒絕“九二共識”,兩岸冷對抗勢必持續(xù)下去;而包括“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正案剛于2016年12月6日三讀通過,雖然爭議不斷,被指弊大于利,蔡當局不可能現(xiàn)階段就屈服而同意提案修改。
美商點出死穴,是示警也是施壓。從營商角度、利益出發(fā),美商過去也曾提出問題,包括直言企業(yè)對民進黨執(zhí)政信任不足等,但多不獲當局重視,就如臺灣其他工商團體提出的呼吁或建言一樣。長遠來看,臺灣遭邊緣化是很明顯的趨勢,不是只存在不確定性;有朝一日臺灣或會驚醒而想振作,只怕那時為時已晚。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