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談家風:生活要克勤克儉 藝術(shù)要博采眾長
編輯: 關(guān)春英 | 時間: 2016-04-05 11:20:2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
圖為六小齡童在杭州劇院。陳麗莎攝
中新網(wǎng)杭州4月3日電(見習記者 陳麗莎 實習生 李晨虓)身著紅色上衣、頭戴紅帽、腳穿紅鞋,外加一條“大嘴猴”的灰色圍巾,六小齡童出現(xiàn)在杭州劇院。4月3日晚,他將在這里出演《大圣歸來》。
歸來的“大圣”走起路來,挺得筆直,全然看不出此時的他還帶著腰傷。即使帶傷也上臺,是他對藝術(shù)的堅持。
30年前,因成功飾演電視劇《西游記》里的孫悟空一角,六小齡童這個名字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2016年,猴年春晚一事,更可見其形象的深入人心,同時也證明了其猴戲表演藝術(shù)的獲肯定和受敬重。“在春晚的時候有上億的人支持我,我非常感動。”六小齡童表示。
“今天到杭州劇院我也很感概,1980年的時候,我的父親56歲,在這里首演《三借芭蕉扇》。今年我也是56歲,今晚要演的是《大圣歸來》,我非常高興。”六小齡童笑著說起這個緣分。
六小齡童出生“猴王世家”,從曾祖父開始就精研猴戲,六歲跟隨父親六齡童練藝學武。章氏猴戲一直是口傳身授,沒有秘籍可言,也沒有教科書提供。
回憶起父親,六小齡童感慨,老爺子2014年去世,他的為人為藝給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他個人對藝術(shù)事業(yè)的崇敬對我們影響很大。他告訴我們,演員,德在先,藝在后。”
談起父輩祖輩留給他的家風家訓,他表示,父輩們在生活方面,對自己的要求是克勤克儉;藝術(shù)方面的要求則是要既博采眾長又獨樹一幟。
除了父輩,六小齡童那得白血病去世的二哥小六齡童對他的的影響也很大。六小齡童曾回憶,就在病危住院期間,只要二哥精神好一點,還會堅持對他講述《西游記》里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有趣故事。
他認為,維系四代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孫悟空”這樣一個角色,有一種技藝的傳承。他們四代人都在努力做好兩個字——堅持,對這個角色的堅持。
“一家猴戲、四代猴王”的魅力也大抵在此。六小齡童也希望更多的年輕朋友來繼承這樣的傳統(tǒng)藝術(shù)。
他的女兒也傳承了“猴王世家”的家訓。“她感受到了我們從藝術(shù)上帶來的熏陶。”六小齡童表示,“她小時候不一定理解,為什么要在戲曲藝術(shù)前幾年不是特別景氣的時候,還要這樣不遺余力地做推廣,她現(xiàn)在在加拿大留學,我要求她了解和熟悉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今后她還是要回國,幫助我們一起去宣傳。”
從家、藝術(shù)、到國,六小齡童一直有自己的認識和堅持,“《西游記》的形式可以改,但意義不能變。師徒五人是一個團隊,五個人根據(jù)自己的位置,團結(jié)合作不屈不撓,才能取得真經(jīng)。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也是這樣,要和睦和諧。”
“回到自己家鄉(xiāng),我也非常高興。”六小齡童,作為曾經(jīng)的浙江昆劇團“秀字輩”武生,為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浙昆建團60周年、浙昆《十五貫》晉京演出60周年,也將為此次紀念慶賀出演《大圣歸來》。這也是他對父輩們“堅持”品格的又一次傳承。(完)
相關(guān)新聞
新聞推薦
- 國際茶日來“萬里茶道”的起點 赴一場茶香之約2025-05-21
- 覆蓋交通、醫(yī)療、食品等領(lǐng)域 “灣區(qū)標準”總數(shù)已達235項2025-05-21
- “溝通交流合作—醫(yī)學人文新視界”2025年魯臺醫(yī)學教育合作交流大會在青島開幕2025-05-21
- 臺商臺青扎根汕頭 共繪融合發(fā)展“同心圓”!汕頭上演兩岸交流的生動故事2025-05-21
- 仙岳山土地公廟:520浪漫邂逅,200多名兩岸青年共敘情誼2025-05-21
- 2025臺北國際電腦展舉辦 展示AI創(chuàng)新成果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