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票價“有加無減”受詬病 調整機制或提前檢討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24 10:45:0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港鐵票價的“可加可減機制”原定五年檢討一次,現終有望提前檢討。資料圖片: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港鐵票價近年“有加無減”一直為廣大市民詬病,原定五年檢討一次的“可加可減機制”終有望提前檢討。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22日晚表示,港府已于22日去信港鐵公司,要求提前一年共同檢討票價調整機制,令下次檢討由原來的2018年提前至明年。港鐵方面表示會在未來幾個月內作出回復。
下星期二(29日)公布的運輸業(yè)第四季工資指數按年變動,決定今年港鐵票價的加幅之際,港府22日突然宣布,提前一年檢討“可加可減機制”。港府發(fā)言人稱,從上次檢討后累積的經驗可見,票價調整機制應可提早再作檢討,務求使機制的運行能在維持港鐵公司作為上市公司應有的財政穩(wěn)健的同時,亦能更充分回應市民對票價調整與港鐵公司利潤的關系及市民負擔能力的關注。
港府期望,港鐵公司早日作出決定,以期檢討工作能早日開展,強調票價調整機制檢討能提前一年進行是港府的目標,以令新的票價調整機制可于2017年施行。
港府與港鐵公司于2007年“兩鐵合并”后簽訂營運協(xié)議,雙方每五年檢討票價調整機制,上一次檢討于2013年完成,引入三項新規(guī)定,包括利潤回饋、票價加幅上限不能超越家庭月入中位數按年升幅、延誤罰款機制,下一次檢討原定須于2018年完成。
俗稱“可加可減機制”的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是上屆港府于2007年設立,原意是以通脹率、工資指數等客觀數據決定每年票價變動,提高透明度,而非單由行政會議閉門決定,但自2008年以來,由于通脹持續(xù),機制頓變“有加無減”。
港鐵主席馬時亨今年一月履新時稱,港鐵正研究提前檢討機制,未有時間表,港府亦并未就此展開討論,強調港鐵每年花60億元(港元)進行維修保養(yǎng),票價收入相當重要。馬時亨昨日下午出席活動時仍稱,可加可減機制不可以隨便改動,如收到港府發(fā)出的書面通知,港鐵會盡快回應。
港鐵公司22日晚表示,22日已接獲港府函件,要求雙方共同就票價調整機制提前一年作出檢討,期望于2017年實施經雙方同意修訂的票價調整機制。港鐵公司正研究港府的要求,并預期在未來幾個月內作出回復。
新聞推薦
- 菜市場“煥新潮”圈粉年輕人 代炒菜服務你體驗了嗎?2025-07-21
- 廈門自貿片區(qū)推出兩岸跨境健康險“健易?!?/a>2025-07-21
- 平潭推出對臺“離境退稅+”入境消費互惠模式2025-07-21
- 兩岸青年走進浙閩:探尋中醫(y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2025-07-21
- 同源共響 甬臺青少年共譜民樂新章2025-07-21
- 跨海來義剪 青絲牽兩岸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