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歲老人獲得30萬詩歌獎 全捐希望小學(xué)

浙江在線03月22日訊 3月19日,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刊》社主辦的“《詩刊》2015年度陳子昂詩歌獎”在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揭曉。

 

寧波籍文史大家、102歲高齡的周退密先生的《周退密詩詞選》榮獲“《詩刊》年度詩詞獎”,獎金30萬元。

 

昨天,記者聯(lián)系到《詩刊》常務(wù)副主編商震先生。他告訴記者,周退密老先生十分低調(diào),推辭了獎項(xiàng),并表示愿意把獎金全部捐獻(xiàn)給陳子昂的故鄉(xiāng)———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捐建一所希望小學(xué)。

 

102歲老人獲得30萬詩歌獎 全捐希望小學(xué)

102歲老人獲得30萬詩歌獎 全捐希望小學(xué)

人物名片

 

周退密原名昌樞,1914年生于浙江寧波。著名學(xué)者、書法家、詩人、文史專家、收藏家。畢業(yè)于上海震旦大學(xué),現(xiàn)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早年曾任上海法商學(xué)院、大同大學(xué)教授,后在哈爾濱外國語學(xué)院、上海外國語學(xué)院長期從事外語教學(xué)工作,參與《法漢辭典》的編寫。著有《周退密詩文集》《墨池新詠》《退密樓詩詞》等。

 

推辭年度詩詞獎,捐獎金建希望小學(xué)

 

昨天下午,記者輾轉(zhuǎn)得到了周退密先生的聯(lián)系方式,打電話到周老家中,他的老伴接了電話。

 

當(dāng)記者把周老的《周退密詩詞選》獲得《詩刊》年度詩詞獎的消息向她證實(shí)時,周先生的老伴極力向記者澄清:“沒有的事,沒有的事。周先生把這個獎推掉了。他說他年紀(jì)大了,退休以后,整天在家閉門造車,擔(dān)當(dāng)不起這個獎項(xiàng)。”

 

之后,記者聯(lián)系到《詩刊》常務(wù)副主編商震先生。他告訴記者,周退密先生在得知自己獲獎后,給《詩刊》寫了一封信。

 

周先生在信中說,自己年紀(jì)已經(jīng)那么大了,再拿這個獎意義不大,獎金留給更需要的人。他還委托《詩刊》社將獎金全部捐獻(xiàn)給陳子昂的故里———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捐建一所希望小學(xué)。周老也不愿媒體去打擾他。

 

周退密先生1914年出生在寧波,年少時去上海震旦大學(xué)求學(xué),之后便定居在上海。

 

但他一直心系故鄉(xiāng)寧波,只要是有關(guān)寧波的消息,他都悉心查看、收藏,并把濃濃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融入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

 

重燃童年回憶,寫信給天一閣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典藏部主任饒國慶告訴記者,2012年6月,周退密先生曾向天一閣捐贈了一批珍貴的書稿和手跡,其中包括清代浙江首位狀元史大成、甬上先賢范光陽、天一閣后人范永祺等人的墨跡。

 

而捐贈的背后,源于周退密的老友葉元章先生贈他的一本內(nèi)部刊物《天一閣》。

 

天一閣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寧波市政協(xié)特約文史研究員應(yīng)芳舟告訴記者,天一閣博物館有一本內(nèi)部季刊《天一閣》,大部分文章由他來編輯。當(dāng)時,應(yīng)芳舟采寫了一篇有關(guān)著名歷史學(xué)家童書業(yè)后人向天一閣捐贈童先生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手稿文獻(xiàn)的文章,刊登在《天一閣》上。

 

巧的是,那天春天,葉元章先生寄送給周退密一瓷罐安溪鐵觀音和那一期的《天一閣》。

 

正是在那冊《天一閣》上,周先生看到了童書業(yè)后人的捐贈消息,由此想起自己童年時在天一閣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也猛然想到,家里的那些手稿、文獻(xiàn)與藏品,應(yīng)該有個理想的歸宿。

 

周先生為此還賦詩一首:

 

鄉(xiāng)夢常溫天一閣,名茶拜賜鐵觀音。

不覺日來詩思澀,如逢秋燥獲甘霖。

 

過了幾天,98歲高齡的他便親筆寫信給時任天一閣博物館館長虞浩旭。

 

在信中,周退密先生列了希望捐贈的手稿與藏品清單,并深情地寫道:我對天一閣有著特殊的感情。小時住在月湖西區(qū),經(jīng)常跑去天一閣玩,最喜歡看天一閣的《蘭亭集序》。最近一次跟老伴去天一閣,是在1988年……

 

捐獻(xiàn)書稿與藏品,了卻一生心愿

 

饒國慶說,2012年夏天,他曾四次前往周退密先生在上海的家中拜訪。因?yàn)橹芟壬辛司璜I(xiàn)清單,但是年代久遠(yuǎn),找起來并不容易,每一次都會整理出一些藏品。

 

饒國慶每次去他家,周先生都把準(zhǔn)備好的捐獻(xiàn)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條,但還是有一些物品,需要花些時日、翻箱倒柜再找。

 

這些珍貴的物品,都是從他父親手里傳下來的,有許多是甬上先賢的墨跡。

 

周退密猜想父親一定是有意收藏的。他的父親早年曾應(yīng)試科舉,后來?xiàng)壢鍙纳?,還是個中醫(yī),一生愛好收藏,沒有一天不讀書。

 

原本,周退密先生想要捐贈寧波孫氏蝸寄廬主人孫翔熊手繪白描人物花冊頁,可是找了很久,還是未果。

 

一旁的老伴說,一想到要找的東西,老頭子晚上就睡不好覺。

 

饒國慶最后一次去周退密家收集捐獻(xiàn)的物品,臨走時,周先生好似松了一口氣:“把這些東西交給天一閣,是它們最好的歸宿,我的心愿也了了。”

 

任何瑣碎之事,皆能入詩

 

晚年的周退密先生一直在上海安亭路上的家里深居簡出,他的室名為“四明名宿”。

 

他工詩詞,嗜收藏,精書法,通文史,但凡文人雅好,他都有所浸淫,并有很深的造詣。

 

他晚年在家,幾乎每天都與筆墨詩文作伴。

 

他詩情洋溢,似乎任何瑣碎之事都能入詩。他生病住院,才出院,便詩情勃發(fā),吟詩十首。

 

其中一首寫道:

 

一病衰如此,猶將混世塵。

座中來后進(jìn),夢里見親人。

和句欣還札,吮毫不乞鄰。

墨池緣未斷,真?zhèn)€是前因。

 

就算抱恙在身,他依舊沒有忘卻筆墨文緣。他是真正意義上的文人墨客。

 

周先生99歲大壽那天,家人為他置辦了壽宴,這位幾乎足不出戶的老人也感受到上海鬧市區(qū)的擁堵。

 

在常人眼里,堵車這樣的事,是絕對沒有詩意的,可他偏要入詩。

 

他這樣寫堵車與祝壽:

 

車入通衢行若鱉,筵開圓桌坐成環(huán)。

借人佳釀祝君壽,想見朵云晨夕還。

 

應(yīng)芳舟說,幾乎每次翻看寧波詩社刊物《寧波吟草》,上面都有周先生的詩作。

 

年過百歲的周退密仍然筆耕不輟,而且是這本刊物的名譽(yù)顧問。

 

他古文功底深厚,愛詩寫詩,卻非常謙遜,他在《奉和元章長贈詩原韻即希郢削》中寫道:

 

不乏新交與故知,書來都為談相思。

曾勞南國貽紅豆,每到清明折綠枝。

人本下愚惟仗友,詩無進(jìn)境愿尋師。

誰其欲問前朝事,切后余生某在斯。

他還笑稱自己看書寫詩,是為了防止老年癡呆:

鎮(zhèn)日無言對屋山,防癡覓句破堅(jiān)閑。

文章愛讀秋聲賦,草閣渾如亭子間。

 

在周老的詩里,總是蘊(yùn)藉著濃濃的鄉(xiāng)愁,繞不開兒時在寧波的光景。他在《浣溪沙·憶故園》中寫道:

 

客思綿綿落故園。童年歲月月湖邊。藤花香滿綠窗前。

 

銀杏樹高巢白鷺。春榆風(fēng)急播青錢。櫓聲人語隔輕煙。

 

另附周密退先生詩作:

 

諸公健筆久凌云,湖海名篇世共珍。

吾亦以詩為性命,差能投老見精神。

花開有意春何晚,夢斷無痕幻似真。

七字酬君娛歲暮,燈前酒后易懷人。

———《歲暮懷海內(nèi)詩壇諸君子》

 

歷劫吾猶在,行年九九春。

閑非如懶漢,窮合作詩人。

屈指同胞盡,盤胸中表親。

臨風(fēng)叢百感,老淚一沾巾。

———《九九抒懷四首》

 

記者 陳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