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蔡當局閃電拼核災食品解禁 民怨爆發(fā)在所難免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11-14 09:25:07 | 來源: 中國臺灣網 |
蔡英文當局將解禁日本核災食品進口。圖為蔡英文資料照,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為鞏固“臺日關系”,蔡當局發(fā)動閃電戰(zhàn)拼核災區(qū)食品解禁。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要在3天內舉辦10場公聽會,假民主之名,行背書之實,讓民眾繼續(xù)陷于信息不對稱的弱勢狀態(tài),民怨爆發(fā),將在所難免。
報道表示,蔡當局在替日方掛保證的同時,卻刻意忽略3件事:第一,在野時多次反對解除禁令的民進黨,為何專業(yè)認知會隨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第二,解禁后日本能給臺灣什么?第三,臺灣內部管控能力真足夠了嗎?
面對核災食品叩關,民進黨當局必須先誠實回答3項問題。
首先是“政治誠信”問題。2012年,馬英九當局擬透過行政命令修改輻射食品標準,替核災區(qū)食品開巧門,當時擋下的是民進黨。2015年日核災區(qū)食品竄改標簽進口來臺,當時罵臺當局蓄意殺人的,也是民進黨。所以,依民進黨標準,蔡當局是不是也要蓄意殺人?
更甚者,蔡當局說臺灣應順應潮流。問題是,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在過去5年間就已陸續(xù)解禁,民進黨為何要等到取得政權才說要開放?令人不禁要問,過去反對核災區(qū)食品到底是基于專業(yè)考慮,還是政治盤算?
第二,蔡當局必須把臺灣利益講清楚。日本為求自身利益,必然會將臺灣是否解除禁令做為經貿談判籌碼。只是,國際貿易是取舍的過程,今天蔡當局只一味要人民“吞下去”,卻不提能從日本身上換來什么,總是主張經貿談判須透明的蔡當局,難道不該向民眾交代這筆交易到底值不值?
第三,蔡當局不能盲目地拿人民健康當賭注。臺灣近年幾次食安風暴,每次都得經第三公正單位介入檢測才能揪出問題,但蔡當局卻單憑日方檢測報告就認定安全無虞,這是便宜行事。
同時,一旦開放進口,“原能會”人力是否足以應付龐雜檢測?且災區(qū)食品雖可能逐批檢驗,但在“臺日”缺乏司法互助前提下,即便我方查獲違法管制物,頂多就是退貨,卻無法追究責任,所謂“管制”,不過是缺牙老虎。
核災區(qū)食品不是不能進口,而是必須把理由說清楚。無奈的是,面對關鍵的爭議,蔡當局只想快攻闖關,稀里糊涂地要在3天內舉辦10場公聽會,假民主之名,行背書之實,讓民眾繼續(xù)陷于信息不對稱的弱勢狀態(tài),民怨爆發(fā),將在所難免。
蔡當局若無意與民為敵,正視社會多數(shù)人的疑惑,恐怕才是解除禁令的敲門磚。(中國臺灣網 朱煉)中國臺灣網11月13日訊
新聞推薦
- 國際茶日來“萬里茶道”的起點 赴一場茶香之約2025-05-21
- 覆蓋交通、醫(yī)療、食品等領域 “灣區(qū)標準”總數(shù)已達235項2025-05-21
- “溝通交流合作—醫(yī)學人文新視界”2025年魯臺醫(yī)學教育合作交流大會在青島開幕2025-05-21
- 臺商臺青扎根汕頭 共繪融合發(fā)展“同心圓”!汕頭上演兩岸交流的生動故事2025-05-21
- 仙岳山土地公廟:520浪漫邂逅,200多名兩岸青年共敘情誼2025-05-21
- 2025臺北國際電腦展舉辦 展示AI創(chuàng)新成果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