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東盟和對話國的主要合作機制

新聞背景:東盟和對話國的主要合作機制

 

并期舉行的第28屆、29屆東盟領導人會議6日在老撾首都萬象拉開帷幕。之后還將舉行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包括第19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紀念峰會,第19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以及第11屆東亞峰會(10+8)。

 

“10+1”、“10+3”和“10+8”是東盟與對話國間的主要合作機制。

 

【“10+1”】

 

“10+1”是指東盟10國分別與中日韓3國(即3個“10+1”)合作機制的簡稱,是中國參與東亞合作的基礎。

 

1997年12月16日,首次東盟-中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會議確立了中國與東盟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2003年10月8日,第七次東盟-中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會議確立了中國與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

 

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貿(mào)區(qū)如期全面建成。2016年7月,中國-東盟自貿(mào)區(qū)升級有關議定書生效。目前,雙方正積極推進落實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第三份《行動計劃》。201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雙方合作正從快速發(fā)展的“成長期”加快邁入提質(zhì)升級的“成熟期”。

 

“10+1”確定了五大重點合作領域,即農(nóng)業(yè)、信息通信、人力資源開發(fā)、相互投資和湄公河流域開發(fā)。除了與中日韓3國舉行每年機制化的“10+1”會議外,東盟還與其他域外國家展開不定期的“10+1”對話合作。

 

【“10+3”】

 

“10+3”是指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合作機制的簡稱,是建設東亞經(jīng)濟共同體、推進東亞合作的主渠道。

 

1997年12月15日,首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馬來西亞舉行,東盟各國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就21世紀東亞地區(qū)的前景、發(fā)展與合作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并取得廣泛共識。“10+3”合作進程由此啟動。

 

“10+3”已經(jīng)建立了65個對話與合作機制,其中包括外交、財政、經(jīng)濟、勞動、農(nóng)林、旅游、環(huán)境、衛(wèi)生、打擊跨國犯罪、文化、能源、信息通信、社會福利與發(fā)展、科技、青年、新聞及教育共17個部長級會議機制。

 

【“10+8”】

 

“10+8”是指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和俄羅斯8國的合作機制。

 

2005年12月14日,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6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在吉隆坡舉行首屆東亞峰會,也被稱為“10+6”峰會。

 

2011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六屆東亞峰會上,美國和俄羅斯首次成為東亞峰會成員國,東亞峰會機制也由此擴大到“10+8”。目前,東亞峰會成員國總?cè)丝诤徒?jīng)濟總量已占世界的50%以上,是連接東亞合作和亞太合作的重要平臺。

 

東亞峰會作為東亞合作機制的重要補充,自成立以來堅持“領導人引領的戰(zhàn)略論壇”性質(zhì),按照政治安全對話和經(jīng)濟合作雙軌并進的基調(diào),堅持東盟主導、協(xié)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等既定原則,為增進各方互信、推進區(qū)域合作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在過去十年里,東亞峰會積極推進成員間戰(zhàn)略對話,推動能源與環(huán)保、金融、教育、公共衛(wèi)生、災害管理、東盟互聯(lián)互通六個重點領域合作,地區(qū)影響和作用不斷上升。(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