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勉兩岸暨香港 增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
編輯: 霍亮 | 時間: 2016-07-08 11:07:20 | 來源: 中評社 |
白先勇。(中評社蔣永佑攝)
中評社臺北7月8日電(記者蔣永佑)文學大師白先勇在他80大壽之際推出新書“白先勇細說紅樓夢”,致力推廣這本中國經典名著,但他同時也對兩岸暨香港長期忽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表示憂心,認為教育應該擺脫政治考量,幾千年以來的文化傳統(tǒng)不是一時的政治正確或風向可以擬定的。
白先勇1937年出生于廣西省桂林臨桂縣,父親是抗日名將、“中華民國”第一任“國防部長”白崇禧。白先勇跟隨父親來臺后原以第一志愿考上成大水利工程學系,隔年發(fā)現(xiàn)興趣不合,轉學臺灣大學外文系改讀英國文學,1965年取得藝術創(chuàng)作碩士學位后,便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開始他29年中國語文及文學的教學生涯,知名著作包括“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孽子”。
白先勇不愿對兩岸局勢或蔡政府的新政表示意見,但他換了一種方式指出,如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課程太少,兩岸暨香港都一樣,從五四運動以來,舉凡書法、山水畫、戲曲、音樂等都被有系統(tǒng)地排除在正式課程之外,這是有很大的后遺癥的一件事,讓我們的文化認同變得很模糊。
白先勇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幾千年的大業(yè),影響整個民族幾千年的東西,不能看在現(xiàn)在的政治正確或政治風向來擬定。因為這是擬定不了的,它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背后,不能說用幾十年的歷史或是當下幾年的政策就把它規(guī)劃好或是排除,這是不可能的。
白先勇(中)與來賓合影。(中評社蔣永佑攝)
白先勇認為,現(xiàn)在的教育課程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課程太少了,例如大學教育很重要的是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就應該念像“紅樓夢”這樣中國文化的經典,或是學習中國的藝術,教育應該凌駕于政治之上,大學教育是人格、人文教育,不管學哪一科都要有這樣的底子,這根本與政治無關。
白先勇表示,政府對教育要重新思考,中國重要經典一定要念,因此他退休以后才會在臺大、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開昆曲課,希望透過比較容易親近的戲劇去引導,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認同,進而有所啟發(fā),就像他教“紅樓夢”也教得很起勁,“紅樓夢”影響了他一輩子,也希望能影響現(xiàn)在的年輕人。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臺灣地區(qū)參加今年世衛(wèi)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zhàn)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云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