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金周遇冷 專家稱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

中新社香港10月10日電 (陳逸舟)內地十·一黃金周的最后一天,香港海洋公園下著零星小雨,游人意興闌珊,曾經熙熙攘攘的游樂項目基本不需要排隊,而相似情景也發(fā)生在了傳統(tǒng)購物區(qū)。

 

雖然市況冷清,不過,香港特區(qū)政府商務及經濟發(fā)展局長蘇錦梁公布黃金周期間來港旅客數字,仍較去年同期增加1.5%,變化平穩(wěn),但零售業(yè)則不如去年理想。

 

香港立法會旅游界議員姚思榮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黃金周前兩天旅客人數同比分別上升了16%及22%,不過之后人數就逐漸下降,主要下跌原因是深圳自由行政策由“一簽多行”變成了“一周一行”。

 

近月來,訪港旅客數量持續(xù)下滑,業(yè)界憂心忡忡。姚思榮表示,從6月開始到9月,每個月訪港旅客的人數都在下跌,跌幅維持在4%到7%之間,經濟大環(huán)境不明朗,港匯偏強,近日有針對內地游客的不愉快事件,及其他國家放寬簽證措施等種種因素,都是內地訪港游客減少的原因。

 

香港東方表行董事兼秘書林慶麟稱,黃金周及今年以來,旗下店鋪的銷售額同比下跌15%至20%,前景并不樂觀。更有零售業(yè)界人士形容,這是香港“最糟糕黃金周”。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最糟糕’這個說法太夸張了。”因為香港旅游業(yè)也曾面對過因為經濟轉型等因素導致的波動,當下,如果旅游業(yè)再不進行結構性改變的話,有可能面臨危機,現在這個時機可以促使旅游業(yè)迎接挑戰(zhàn),進行轉型。

 

姚思榮也指出,香港的旅游景點老化和同質化嚴重,需要進行整合改造以提升競爭力,比如香港旅游景點中吸納游客數排名第一的尖沙咀星光大道8日將開展優(yōu)化工程,關閉三年,雖令部分游客失望撲空,不過姚思榮解釋稱,由于星光大道設立時間較長,部分基礎設施老舊,無法滿足游客的需要,因此進行一次性整修,之后再以嶄新面貌繼續(xù)維持吸引力是有必要。

 

另外,此前媒體曝光了“黑店宰客”的現象,損害了香港“購物天堂”的稱號。姚思榮建議,特區(qū)政府應嚴厲打擊這些行為,重塑香港“好客之都”形象,加上旅游資源的開拓、整合,在五至十年內,完成香港旅游業(yè)向保育旅游、商貿旅游的轉型。

 

至于零售業(yè)方面,高端產品銷貨量受旅游業(yè)影響最大,有國際品牌開始收緊香港的陣線,比如美國品牌Coach于8月關閉了中環(huán)店,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的豪雅表也計劃關閉位于香港銅鑼灣的門店。麥萃才表示,這是正常的情況,因為用天價租下大型店鋪并不符合商品銷售的策略,這些鋪位重在宣傳意義,使更多來港游客熟悉品牌,以香港為“橋頭堡”和“跳板”,加速開拓更大市場,所以之后關店也是必然趨勢,只是目前的零售業(yè)不景氣可能加快關店步伐。

 

麥萃才表示,雖然以游客生意為主的高端消費下滑,不過香港失業(yè)率較低,本土消費依然穩(wěn)定,零售業(yè)可以向中端消費發(fā)展。市場的反應也印證了這一策略,部分中價品牌逆市擴張,連鎖時裝店H&M將在本月底于銅鑼灣開設亞洲最大旗艦店,公司高層表示,香港零售不景氣反而讓中端市場有更多發(fā)展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