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亞洲國家應以新安全觀共同應對安全威脅

綜合中新社和新華社消息: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峰會召開前夕,多位專家24日在北京召開的“新安全觀:和平、穩(wěn)定與合作的亞洲”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在新形勢下,亞洲各國應用新安全觀應對目前面臨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


2002年7月31日,參加東盟地區(qū)論壇外長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向大會提交了《中方關于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據該文件,中國新安全觀的核心內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表示,目前亞洲存在兩種形勢,和平、穩(wěn)定、安全是主流,同時也存在因歷史問題、領土爭端問題造成的緊張局面。近期朝鮮半島局勢和南海局勢持續(xù)緊張,這些傳統安全威脅一旦爆發(fā)將產生全局性問題,也正因為此,其制約因素很多。例如,日本想要將美國綁架在釣魚島上的企圖至今未得逞,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也在進行。而在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由于各國有較大共贏的因素,因此合作潛力巨大。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近期發(fā)生的馬航失聯客機多國聯合搜救,以及韓國沉沒客輪救援事件中,多國意識到國際社會加強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愈加緊迫。雖然與此同時傳統安全威脅并未消失,但這些威脅總體上是可控的。



專家指出,近年來,上海合作組織、東盟地區(qū)論壇等系列安全合作機制逐步得到發(fā)展和完善,但它們仍屬于次區(qū)域合作組織范疇,整體上看,亞洲安全合作機制水平不高,合作深入程度不夠。他們期待亞信峰會在地區(qū)安全合作上發(fā)揮作用,并提出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