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新聞主播“無腦正妹”緣何越來越多?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11-27 10:30:55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資深媒體人王尚智的文章點評當下臺灣的新聞主播狀況。文章認為,大陸頻道競爭激烈,主播在“臉孔知性、眼睛靈性、聲音磁性”三大前提之余,必須具備“多國語言能力、現(xiàn)場轉播實力”,還得歷經(jīng)數(shù)年磨練確認之后,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而臺灣媒體如今軟硬件落后,電視新聞主播當中“無腦正妹”越來越多!
全文摘編如下:
TVBS開臺之初,多位女記者開始接受主播訓練,都先在夜間新聞時段出鏡上陣。如今已是一方之霸的她們,當年在鏡頭前無不拼命學習,尤其T臺早年流行“不看讀稿機”,菜鳥女主播們糗態(tài)畢露,張口就是螺絲滿地。
觀眾的反應卻因人而異,有著難以想象的天壤差別。有人接到的來信滿紙批判質疑“那么不專業(yè)、憑什么上主播臺?”有人則涌來大批鼓勵的信甚至禮物,甚至精心小卡片上寫著“比上個星期進步好多,繼續(xù)加油喔!”無以名之,可以稱之“觀眾緣”。
文字媒體時代的“讀者緣”,只有見多識廣、文采粲然的前輩能享受得到。影視媒體成為主流后的所謂“觀眾緣”,幾乎可以立竿見影得知,很快可以打造出個人特質乃至媒體價值!
在歐美主流媒體,這是可以精算成數(shù)字的“幕前價值”,也使得媒體行業(yè)“愈露臉的人,收入越高”。特別對于新聞主持人非常講究“觀眾緣”,主播新面孔們要經(jīng)常接受嚴格的民意市調(diào)排序與分析,電視臺據(jù)此調(diào)整播報時段。新聞的詮釋能力,資深資淺雖有差異,但“觀眾收視反應”才是至高唯一的判斷依據(jù)。
臺灣傳播理論對“觀眾緣”的研究一向欠缺,主要這更涉及“群眾心理、群眾美學”的領域。學者們未觸及于此,媒體內(nèi)部就缺乏專業(yè)評量的標準!主播人選幾乎都是由少數(shù)高層主管“授意、決定”,致使電視新聞圈不乏為了一搏“出鏡上位”,私下得要運作飯局、建立高層私交的曖昧耳語。
當然,電視新聞主播們?nèi)缃褚鎸Φ氖?ldquo;集體稀釋”的問題。過多的新聞頻道與時段,除了讓主播們念出稿頭與詮釋表情,稍微能有丁點差異之外,所謂任何的“新聞專業(yè)”早就無法從電視屏幕上具體呈現(xiàn)或驗證。新聞主播們每天端送新聞,和空姐們到處端送餐飲,幾乎沒有兩樣了。
盡管再怎么呼吁,但臺灣電視新聞圈至今依然對主播欠缺“經(jīng)紀培養(yǎng)”的觀念與制度。服裝發(fā)型造型的設計經(jīng)常既嫩又土。更嚴重的是欠缺由內(nèi)而外、針對每位主播特殊“觀眾緣”的定位與開發(fā)!主播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這人挺眼熟”,而沒有鮮明的族群氣質與時段特性,電視主播就只是“勞工”而非“明星”。
兩岸三地媒體的新聞主播形象,香港一向“又丑又落后”,至今毫無轉變跡象。相較之下大陸頻道競爭激烈,主播在“臉孔知性、眼睛靈性、聲音磁性”三大前提之余,必須具備“多國語言能力、現(xiàn)場轉播實力”,還得歷經(jīng)數(shù)年磨練確認之后,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臺灣媒體如今軟硬件落后,電視新聞主播當中“無腦正妹”越來越多!或許也就因此只能吸引著“無知群聚”的觀眾類型,成為臺灣社會的收視主流。
新聞推薦
- 國際茶日來“萬里茶道”的起點 赴一場茶香之約2025-05-21
- 覆蓋交通、醫(yī)療、食品等領域 “灣區(qū)標準”總數(shù)已達235項2025-05-21
- “溝通交流合作—醫(yī)學人文新視界”2025年魯臺醫(yī)學教育合作交流大會在青島開幕2025-05-21
- 臺商臺青扎根汕頭 共繪融合發(fā)展“同心圓”!汕頭上演兩岸交流的生動故事2025-05-21
- 仙岳山土地公廟:520浪漫邂逅,200多名兩岸青年共敘情誼2025-05-21
- 2025臺北國際電腦展舉辦 展示AI創(chuàng)新成果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