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教育大臣:學習中國好榜樣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1-17 09:57:56 | 來源: 錢江晚報 |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11月15日報道,“填鴨式”教學一度在英國十分流行,但之后逐漸被提倡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所取代。不過,英國教育大臣尼克·吉布最近卻提出英國學校應(yīng)該重拾“全班教學”方式,因為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中國取得了成功。
“大班教學比小班自學強多了
我們太蠢花40年才意識到”
吉布稱,老師站在前面對全班學生授課要比學生獨立學習要有效率得多,而后者在過去40年中是英國學校的主流教學方式。不久前,英國政府曾安排70余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赴上海觀摩數(shù)學教學,希望向中國“取經(jīng)”。
所謂“全班”教學,就是老師用黑板或者其他工具指導所有的學生,同時用提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教學方式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在英國一直居主流。
然而,進步教育家認為這種教法過于“獨裁”,并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此后這種方式占據(jù)英國教學的主流,“填鴨式”教學則逐步淡出教學舞臺。這種模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知識,根據(jù)自己的進度或者是小團體方式學習,而老師只提供幫助。
“我希望看到全英學校采取全班教學方式,尤其是在數(shù)學和科學科目上。研究顯示,此種方式比其他更專注于個性化學習的方式效率高得多。”吉布說。他說,上海學校的學生成績位居國際排行榜榜首,其15歲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比英國同齡學生超前三年。
“在上海小學,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問答環(huán)節(jié)中來,這非常關(guān)鍵。他們所有的學生都學習同樣的課程,也預(yù)期所有學生達到同樣的水準。”吉布說。
白金漢大學教育與就業(yè)研究中心主任艾倫·史密瑟斯教授也表示:“英國教育近幾十年被進步教學思想所取代,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明顯很愚蠢,我們花了40年才意識到這點?,F(xiàn)行時髦教學方式的弊端是學生自行其是,包括和朋友們閑聊,而老師卻在別處。這在利用時間和資源方面極其低效。”
“中國學生為什么分數(shù)高,
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學方式”
支撐吉布觀點的是南安普頓大學最近開展的一項研究,研究認為,遠東學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學方式。
該研究對英國南安普頓和中國南京的562名小學生(9-10歲)的數(shù)學成績做了測試,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比英國學生的成績普遍高出約20%到30%。研究人員還使用視頻來分析了課堂情況,發(fā)現(xiàn)在中國課堂(學生成排面向教室前面坐著)用72%的時間來進行“全班互動”,而英國課堂只有24%。相反,英國課堂用了近一半(47%)時間來進行“個人或小組自學”,相比來說中國課堂只有28%。
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中國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利用更多時間與全班學生互動,而不是讓學生個人或小組獨立自學。”研究者之一戴維·雷諾茲教授說,他很失望很多學校沒有充分利用“全班教學”方式,這種方式能提高大多數(shù)科目的學生成績。
相關(guān)新聞
新聞推薦
- 第十六屆兩岸電影展開幕 7部大陸熱門影片在臺北展映2025-05-22
- 國際茶日來“萬里茶道”的起點 赴一場茶香之約2025-05-21
- 覆蓋交通、醫(yī)療、食品等領(lǐng)域 “灣區(qū)標準”總數(shù)已達235項2025-05-21
- “溝通交流合作—醫(yī)學人文新視界”2025年魯臺醫(yī)學教育合作交流大會在青島開幕2025-05-21
- 臺商臺青扎根汕頭 共繪融合發(fā)展“同心圓”!汕頭上演兩岸交流的生動故事2025-05-21
- 仙岳山土地公廟:520浪漫邂逅,200多名兩岸青年共敘情誼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