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臺灣十大教育新聞 12年教育年金改革少子化上榜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13-12-26 15:30:12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12年義務教育將在2014年正式實施。(網(wǎng)絡圖)
據(jù)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教師工會總聯(lián)合會和臺灣“中央通訊社”合辦“2013十大教育新聞”,歷經(jīng)兩階段的篩選,歸納出今年最重要的10則教育新聞事件,依序如下:
第一,12年義務教育上路在即。12年義務教育將在2014年正式實施,但爭議不斷,包括會考改成“三等級加標示”;優(yōu)質(zhì)高中職認證通過比例偏高,后續(xù)10校被撤銷;“行政院”原先承諾高中職全面免學費,又因財政困難,中途加上“排富條款”,并排除已入學生,種種事件都引起社會討論。
第二,年金改革爭議。臺當局推動年金改革,部分內(nèi)容受社會質(zhì)疑,包括退休教師轉任私校、學官兩棲、初高中退休年齡不一等,政策屢有變動,引起相關團體抗爭。
第三,私校屢傳減薪,工會串連抗爭。私校傳出欠薪、減薪,部分學校招生正常,未受少子化影響,卻藉彌補財務問題,被教育團體質(zhì)疑為“趁臺風天倒廢水”。
第四,大專學費調(diào)整,缺乏社會共識。大學經(jīng)營困難,希望調(diào)漲學費,學生、教師團體則反對教育商品化,期盼以開征資本利得稅等方式追求“公共化”,雙方缺乏共識。
第五,人才培育,尚缺具體策略和宏觀視野。臺灣“教育部”12月4日對外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被在野黨和部分媒體批評為“新瓶裝舊酒”,“教育部”則強調(diào)有12項具體新興策略。
第六,鼓動學潮校規(guī),侵害學權爭議。今年6月,振聲高中以鼓動學潮為由,懲處發(fā)行報紙評論校務的學生,引起輿論撻伐。“教育部”11月做成結論,要求各校刪除不合時宜、語意不清或侵害人權的校規(guī)。教師團體仍認為,現(xiàn)有申訴機制不足以保障學權。
第七,PISA成績進步,學生高低落差值得正視。201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結果,臺灣學生整體成績,較上次大幅進步。
第八,“教師法”修正爭議不斷,教師評鑒尚無共識。臺灣“教育部”推動教師評鑒入法,爭議不斷,官方、民間接連舉辦多場公聽會和研討會,顯然無法獲得共識。大體而言,支持者希望藉此淘汰不適任教師,反對者則擔心破壞教學生態(tài)。
第九,少子化危機,沖擊高中職招生。受少子化沖擊,今年臺灣高中職招生缺額達6萬多人,臺灣有12所公立高中職招生不足,私校情況更是慘淡。“教育部”后續(xù)推出應急策略,決定自2014學年度起,公私立高中職班級人數(shù)同步調(diào)降2人,估計臺灣可挪出約8000個名額。
第十,教師發(fā)展工會,過程一波三折。教師開放組織工會2年有余,勞權理念與學生受教權之間取舍、退讓,仍有討論空間。一方面,臺當局目前對教師工會仍多所限制,如代扣會費、會務假等,仍遠不如企業(yè)工會;另一方面,中小學校長協(xié)會、臺灣家長團體聯(lián)盟等團體,也質(zhì)疑工會活動影響校務運作,與教師團體針鋒相對,在媒體、公開場合屢有攻防。
新聞推薦
- 近6千億元產(chǎn)值!中國衛(wèi)星導航應用多領域突破、國際影響力攀升2025-05-19
- 第二十七屆海交會促成一批兩岸產(chǎn)業(yè)經(jīng)貿(mào)項目合作2025-05-19
- “第二十屆臺灣人才廈門對接會”在廈舉辦2025-05-19
- 4小時快速尋親 速解臺胞尋親難題2025-05-19
- 在戛納中國館,跟著電影游中國2025-05-19
- 在德國博物館看世界海圖上的中國航海文明2025-05-19